普通劳动者许振超的的事迹与精神有特殊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4-04-26 点击量:1442
普通劳动者许振超的的事迹与精神有特殊的启示
2004年04月09日05:14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最近,本报连续报道了优秀工人代表许振超的事迹。许振超是青岛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工人。30年来,他勤学实干,刻苦钻研,“干一行,精一行”,被誉为“工人专家”。他和队友抱着“干出世界第一流的活儿来”的信念,勇于向港口集装箱作业的最高水平挑战,创造出了让同行瞩目的“振超效率”。在许振超身上,体现着时传祥、郝建秀、李素丽等几代劳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争一流的一个缩影。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许振超的事迹与精神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大部分人群,仍将像许振超及他的工友们那样,以体力劳动为基本生存方式,而不是坐在写字楼中,成为时下人们更羡慕、更津津乐道的“白领”。他们的基本素质,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产业的竞争力。以我省为例,我们正在努力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业大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群体。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当前,熟练技术工人的紧缺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我省年需40万技工,缺口却达30万;“找个好钳工比找个研究生还难”,正成为困扰着许多行业的难题。这一现象,有十分复杂的成因,但追根溯源,我们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学历、文凭,轻劳动技能的观念和心态,是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振超精神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普通工人,他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使自己事业的天地更加广阔。许振超的故事证明了,市场经济不相信身份,在发展市场经济、强调“个人价值”的新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同样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对企业、对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许振超的成绩和荣誉,是全体劳动者的光荣和骄傲;许振超得到的敬重,代表着普通劳动者应有的尊严。我们相信,许振超的事迹和精神,能够启迪和激励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工人,找准人生的目标,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刻苦学习,勤勉奋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许振超事迹的意义还在于,它进一步向社会昭示:今天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优秀工人;而让更多的许振超脱颖而出,我们必须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许振超工作的青岛港,是一个先进的现代化企业,这里的管理者不惟文凭、不惟学历,而是更看重能力、技术与工作态度。在青岛港,普通工人许振超有机会到欧洲、香港等地,参观世界一流港口的作业;也是在这里,一个工人出身的桥吊队长,担当了往常只有高级工程师才能胜任的新型桥吊安装总指挥。青岛港为许振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舞台,许振超则给了公司更加丰厚的回报。在人们对体力劳动的轻视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建立和维护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事实破除偏见。我们必须努力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维护其合法权益,拓宽他们进步、成才的渠道。有了一个理性、健康的舆论氛围,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系统,就会有越来越多像许振超这样的劳动者,脚踏实地,敬业尽职,为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努力工作,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