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谈谈教育公正

发布时间:2004-06-08 点击量:2691

谈谈教育公正 德化县桂阳中心小学 陈彩途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育公正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范畴 教育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何谓公正?在我们教育活动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 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教育公正的基本要求与现状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与“重优轻差”现象。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但我们有些教师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重优轻差”,对差生歧视、讨厌,编班时尽量推到别班去,有时想方设法让其休学,有时给予心灵上惩罚、挖苦、讽刺,重亲轻疏,对亲属、朋友的子女给予吃小灶、坐前排座位等。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简单粗暴的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但我们部分教师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学生出现一些问题,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从而使师生有对立情绪。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与主观臆断。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不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而我们存在主观臆断,凭印象,而不是综合学生诸方面素质给予定论。 第四,赏罚分明与随心所欲。 小学阶段我们所说“赏罚”就是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表扬要掌握度,不捧得太高,让其飘飘然,不能老集中一个人身上,使其他同学有意见。批评或对违纪学生处罚,必须得当,要杜绝“以惩代教”,孔子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育是最高原则。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更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赏罚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即班委会或班会讨论,不能个人说了算,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正。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与以势压人。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但也存在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平时表现不好就定论为错的。 对策 一要重视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重视教育公正,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坚定道德意志,全面实践教育公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以金子般一颗心面对全体学生。。 二要加强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公平、公正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三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全体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总之,师德建设要十分注重教育公正,从倡导教育公正,来塑造一批公正的教师,从而达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社会的信任。我们要从教师教育公正达到学生做人公正,而确立一个公正、诚信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