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一

短论苑

发布时间:2005-01-24 点击量:4825

 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很多听过、看过、读过有关周国知事迹报道的人都说,周国知用朴素的感情、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工作,书写了一部具体、通俗、生动、感人的关于实践党的执政理念的教科书。   在实践中提高执政能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周国知在工作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宗旨、竭诚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公而忘私、清正廉洁,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忠实地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长期以来,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作出了艰苦努力。但有些基层组织也存在战斗力不强的问题,群众不十分满意。周国知为广大基层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了典范。   执政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看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周国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周国知生前做的,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小事,都是有关群众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平常事。但正是这些平常事,体现了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群众在他身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周国知这样的好干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得生动感人,他们的精神与作为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善抓机遇才会赢      机遇,就是通常所说的境遇、时机、机会。它是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刻,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只有敢抓机遇、善抓机遇,才能不断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善抓机遇呢?   一是有敏锐的头脑。所谓敏锐,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发展的大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敏感性,善于从中判断、捕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尤其是战略性机遇。敏锐的头脑是后天培养的,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是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   二是敢于抢抓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争来的。机遇与风险同生共存,因而机遇总是与那些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人无缘。抢抓机遇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基础上的。在抢抓之前,要做好承担风险、压力和付出的准备。因而,抢抓机遇需要冒险,但并不意味着蛮干。过去我们曾错过一些很好的发展机遇,其根本原因是不敢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敢挣脱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做法的束缚。所以说,抢抓机遇须具备必要的胆识和勇气。   三是善于利用机遇。敢抓机遇是一种胆识,善用机遇是一种能力。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快慢有区别、变化有大小?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者捕捉机遇和利用机遇的能力不同。利用机遇,关键是将机遇转化为自身发展的优势。为此,领导者应增强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准确把握本地优势和发展机遇的对接点,最大限度地在利用机遇中实现发展。    使求真务实成为自觉行动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求真务实成为自觉行动。   加强思想教育,夯实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过去,一些人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是背离求真务实的结果。受这些不良作风影响,有的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而只对自己的利益和小团体的利益负责。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思想教育入手,坚持不懈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认清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   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为求真务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制度建设中,应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坚持和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等。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求真务实的氛围。一是激励导向,就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和考察制度,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监督导向,就是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作用,把那些习惯于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只怕领导不高兴、不怕群众有意见的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拿下来。三是舆论导向,就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对背离求真务实要求、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行为予以曝光,让真正求真务实的人得到褒奖。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24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