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发布时间:2005-02-10 点击量:964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首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矛盾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往往此消彼长、互为因果,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解决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在发展中,尤其应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应搞好招商引资,扩大开放。200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7.5%,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放在首位。维护公平与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要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着力点放在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上。在推进改革、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自觉地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要保护好困难群体的利益。在改革中,应通过政策和制度措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改革的成本,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各级组织不能与民争利,更不能坑民害民。二要突出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新型就业机制,通过上项目办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多方拓展就业空间。三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四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坚持以情治访、依法治访、联合治访,带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抓信访工作,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要注重体察民情、民事,关注民生、民意,认识和把握突发性群体矛盾变化的规律,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组织保证。齐齐哈尔市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十年九春旱,洪灾旱灾虫灾不断。虽然由于应对措施得力,取得了“九八”抗洪的胜利,正确处理了日本毒气事件,但近两年的非典、禽流感疫情等再次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复杂局面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齐齐哈尔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的能力还不强。应当居安思危,抓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复杂局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转化为经常方法,把有效的临时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重点在相关政策法规、高效统一指挥、有效畅通信息网络、事件预测预警和预防控制、社会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更为灵敏和高效的应对机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建设清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腐败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最大政治风险源,它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加强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搞好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要求。2003年以来,齐齐哈尔市按照省委部署,深入开展了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风”建设,围绕解决选人用人、依法行政和工作落实中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干部,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赢得了党心、民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长期的、紧迫的,反腐败斗争是艰巨的、复杂的。我们应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这个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好选人用人关,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辞职制度,坚决果断地处理有法不依、为政不廉的干部。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08日 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