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问题,增强德育实效
发布时间:2005-01-25 点击量:1151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当关注大学生问题。
关注大学生问题是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的必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与教育对象的互动活动,双方互为主客体,学生要认识和理解老师,而老师也要认识和理解学生。前者是为了确定对老师的态度,确切说是确定对老师在互动中传递的社会要求的态度;
后者是为了确定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问题是大学生整体形象的有机构成,是大学生全貌的集中反映。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大学生问题。所以,要集中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就必须认识理解大学生问题。
关注大学生问题是提高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须
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是德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人们实际思想道德水平的差距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德育过程本质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另一方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上还是从其途径上、无论从追求德育实效还是从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来说,都必须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中面对的问题。
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可以加强学生对老师乃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意义上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可接受程度;二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可以渗透进行旨在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之间的差距和这些差距存在产生的原因,因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变成现实,更要解决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通过大学生问题可检验高校德育实效
从实际上看,大学生问题本身并不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借大学生问题的存在来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在现实中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思想政治教育多么有效,也不会消灭大学生所有的问题。
对大学生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针对性,这必然会有助于实效性的获得和增强。然而,德育的实效性还涉及许多问题,需要许多条件。
所以,大学生问题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途径有如下两条:
一是通过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发展中的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甚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消灭问题本身,它的功能和价值在于教给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成长发展职能的体现。
二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即问题缩小的程度来检验。从大学生进入大学时表现出的问题到大学生离开学校存在的问题差异,反映的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问题。大学生不同学段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问题。大学生在政治方向、价值选择、道德水平、社会责任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问题。通过问题差异、不同态度、共同特征,可以检验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