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定位教育
发布时间:2005-03-18 点击量:1748
3月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正式启动了“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年至2014年)”。
目标与远景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鼓励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融入各国教育政策中,在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与公正的社会里,促进人们所有方面的行为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该计划有五大目标:强调教育与学习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涉益者(stakeholders,指可持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间的联系、沟通与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教与学的质量;制定各级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若全球再不全力推行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就会面临别无选择的境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人类支持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消除环境污染、允许自然资源再生和改善每个人的福利。”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属于每一个人,它包括终身学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高等教育等,都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它要求重新定位课程、教学、考试等教育方式。
由此可见,联合国所界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大大突破了过去仅以环境保护为主的理念,教育将肩负对可持续发展的更大责任。
教育的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帮助受教者学会:尊重、重视和保存过去的成就;欣赏地球上的自然和人类;生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有充足食物的世界上;评估、关心、恢复地球的状态;创造和享受更舒适、更安全和更公正的世界;做一个人道的公民,为自己的权利和当地、国家、全球的责任负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促进的根本价值有:尊重全人类的尊严和人权,让所有人享受社会和经济公正;尊重后代的人权,承担代际责任;尊重和关爱多样的、美好的未来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当地与全球建设一种充满宽容、非暴力与和平的文化。
这些根本价值代表了教育的新远景——帮助所有年龄段的人更好地理解,威胁人类未来的因素如贫困、浪费性消费、农村衰退、人口增长、健康、冲突和人权暴力等,都是复杂且互相交织的问题。教育新远景强调,通过整体的、跨学科的途径解决人类所面临着的严重的生存挑战,这就要求重新定位教育,使所有人都以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创造性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突出如下特征:跨学科和整体性: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渗透在整体课程中,而不是单独开设一门科目;
价值导向性:人们共有的价值观和原则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而就需要澄清、论证和应用蕴涵于其中的这些价值观;
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由此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生面对困境和挑战的自信心;
方法的多样性: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与决策:学习者参与到如何学习的决策中;
适用性:所提供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渗透到日常个人和职业生活中;
地方性:应当注意到地方性问题的全球性,同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念用不同的地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与宣传。
该计划强调了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议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开展与中小学、职业技术教育、科技馆/科普教育中心、中小型公司、非政府组织、各级政府的合作,为地区、国家和国际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跨学科特点与教育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要达成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远景就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努力。这就需要设置并开发新的综合课程,并且还要在各个学科中广泛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知识,让儿童都知道,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召集各个学科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与教师一起来研讨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所需的课程与教材。
《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