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发布时间:2005-03-21 点击量:1297
案例 阿丽的故事
阿丽,漂亮、文静的女孩子。
阿丽曾经这样对我说:“我真的是费尽心力想对每一个人都好,可是我那么努力,为什么别人还是不喜欢我?”
我问她:“费尽心力?能告诉我你做了哪些努力吗?具体一些。”
阿丽回答:“我在书上看到一个说法,说要学会赞美别人,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照着去做,每天都去赞美别人,可是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啊……”
我回应她:“每天都去赞美别人,你的确很努力地想要与别人和睦相处,能不能举一个例子,你是如何赞美别人的?”
不假思索地,阿丽说:“就拿今天早上的事情来说吧,我的同桌换了一个书包,我发现了,就赞美地说‘你的书包好靓啊’!可是她只淡淡地回了我一句‘是嘛’,我觉得好没面子啊。”
“哦,今天早上你看到了同桌的书包觉得很靓,于是就赞美了她的书包,可是却有种被对方拒绝的感觉,是吗?”我复述她所描述的事件。
“其实也不是啦,她换的新书包也没什么好看的,颜色灰暗,式样也不实用啊,还有那么多拉链。”阿丽纠正我。
“这么说你并不真的觉得她的书包很靓?”我问。听到这里,阿丽不好意思地笑了。
要赞美对方,却不能说真心话做真正的自己,以免得罪他人。这其实是人际交往的误区之一。
赞美,的确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有一个前提:真诚。心理学家克林克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的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却要建立在坦诚与真实上。”除了真诚,另外一个赞美的原则是“具体化”。比如赞美别人的衣服漂亮,那么是哪一点让你觉得漂亮?颜色?款式?还是质地?
赞美的技巧并不难学,面对阿丽,职业养成的直觉让我不得不继续问下去:“既然你不觉得她的书包靓,为什么要违心地赞美呢?”
“我怕别人不喜欢我……”阿丽的眼圈红了,“所以我总是在赞美别人,而且不管我的心情怎么样,我都要自己对每个人微笑”,眼泪终于从阿丽的眼睛里滑落,“我知道我的笑容越来越虚伪,我真的觉得好累……”
“怕别人不喜欢你,你自己喜欢自己吗?”阿丽的难过表面上看起来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实质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她的自卑。
“我也不喜欢自己,”阿丽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她不喜欢她自己,而且罗列了一大堆不喜欢自己的理由。
我问阿丽:“你罗列了自己这么多的缺点,我想你真的不喜欢过去的自己。”我特意强调了“过去”两个字,“那么,你喜欢的自己是怎么样的呢?”
泪水释放了压力,而压力的释放能够让人更加冷静地思考问题,阿丽的表情变得若有所思,慢慢地她的眼睛有了光彩,她回答我:“老师,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我会好好想一想,我喜欢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我要先努力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分析 “我”与“自己”的问题
有些人际关系的问题,看似“我”与“别人”的问题,实则是“我”与“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人际关系是一座摩天大厦,那么,一个人的心态则是它的地基。有什么样的心态,会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通常而言,人的心态有以下四种:
1.“我行,你不行”,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在美国画廊示范挥毫,并技惊全场,获得热烈掌声之后,有人举手:“请问中国画与日本画的关系。”画家回答说:“日本画全学自中国,但是有骨没肉,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话没完,观众已纷纷离席。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以“我行你不行”的心态与别人交往,凡事都“我对你不对”,常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2.“我不行,你行”,否定自己,肯定他人。
持这种态度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是无能和愚蠢的,无论做什么都不行,而似乎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强得多,与人交往时常常把“对对对、好好好、行行行”挂在嘴边,用一种近乎讨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唯恐得罪他人。这样一直戴着面具生活着,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觉得身心疲惫,而让他人觉得虚伪。
3.“我不行,你也不行”,否定自己,也否定他人。
认为自己低能,同时也认为别人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他的世界只有灰色与黑色,常常后悔、自责或者责备别人。这样的人所发出的讯息往往让人不舒服,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与其来往。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持这种态度的人,充分体会到自己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对生活的价值也有恰当的理解。虽然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与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事物。他们善于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
对策 真正的欣赏与接纳
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几项意见供大家参考:
沟通时要坦诚,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
彼此的要求和请求要合情合理;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赞美;
主动地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表达。
总之,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交往与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态度。
只有真正地欣赏和接纳他人,也认可自身的价值,真正地从交往中获得乐趣的人,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2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