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七

打造更多“精神品牌”

发布时间:2005-03-08 点击量:987

时至今日,2月17日的那个夜晚仍然令人难以忘怀。其时,许许多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淌着热泪、心潮难平。 当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节目,揭晓公众参与评选的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奥运冠军刘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和“感动团体”中国女排。他们的故事一次次撞击着观众的心灵。 这十位新闻人物和中国女排集体,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既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贡献非凡的杰出人物,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这就是,无论是平凡的小事,还是不平凡的业绩,都真实生动地体现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展示着人与人之间应该拥有而又最可宝贵的真挚感情。他们的事迹,让人们再次看到面对困难和挑战顽强拼搏的风骨,看到高尚的人格精神和道德情操。这一切,用观众的话来说“足以让整个民族动容”。 “正气、英气、才气、壮气、豪气,气气冲天;亲情、友情、国情、民情、师情,情情动人。”观众这样表达着发自内心的感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精神感人动人,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去拼搏,引领着人们去奋斗。许多观众说,这些年度人物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是世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这些人物和集体,通过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载体,感动了更多的中国人。不少人说,感谢《感动中国》,精彩讲述了英雄们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感动中国》创办至今只有三载,就形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品牌,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我们的时代并不缺少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不缺少撼动人心的故事,不缺少感人至深的力量,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传播他们的故事,弘扬他们的精神。媒体应该更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去发现和报道现实生活中可歌可泣的事、可亲可敬的人;去探索和改进新闻报道的途径,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朴实动人的事情,更好地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近年来,我们的媒体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出了不少精品力作,形成了一批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栏目和节目。《感动中国》是这样,《经典中国》、《永远的丰碑》也是这样。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的民族和时代更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不灭的火炬,激励着人们去自觉履责,不懈奋斗。在改革和建设的大潮中,已经涌现出了许多集中体现时代精神的人,也必将涌现出更多拥有这种精神的人。愿更多的媒体满怀热情地讴歌时代英雄,打造“精神品牌”,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作品感动中国、激励民众,共同去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08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