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二

“感恩”培养也是“希望工程”

发布时间:2005-01-16 点击量:1194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其大意如下: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刘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多年,但是至今读来仍旧让人有现实的感慨。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家庭教育工作会议暨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江苏省副省长王湛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   面对这样的感慨,家长们真的应该有所反思。现在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太娇惯孩子了,一味地溺爱孩子,使得很多孩子不知道感恩和惜福;还有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深有感触地说:“哎呀,不养儿不知道报娘恩!”我们说,这是一种成年人的有感而发,虽然这样的“感恩”值得赞赏,但终究来得迟了点,为什么非要到成年后,才油然而生报恩之心?我想,这样的知恩图报只是生存体验后的经验感慨,而非人生境界的真切体现。我认为,真正的“知恩”应该是流淌在人的基因和血液中的,应该是一种自然和本性的流露,而不应该是“经验”的触动或者口号鼓舞后的激情迸发。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才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而担忧,才体会到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哺育的重要性。   智力投资不可少,感恩培养亦重要。孩子知道感恩是一种品德,需要父母们从小对其进行培养,而这种培养需要亲情的精心抚育。但非常遗憾,现在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的感恩培养,也是一个“希望工程”!(江南时报)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