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七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重庆市四十二中努力践行其教学理念

发布时间:2005-03-09 点击量:1373

1988年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体育不仅可强健筋骨,还有助于积累知识、培育情操,使人意志顽强。一个人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还应该有强壮体魄才能担当改造国家与社会的重任。这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阐述了体育与智育、美育及德育的关系,清楚体现出一代伟人对教育的远见卓识。 多年后,被誉为“渝中半岛的一块绿地,喧闹声中的一方静土,优质教育的一颗新星”的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秉承了这种教育理念,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体育艺术为特色,正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而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正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可以预测,把握了时代脉搏的四十二中学,必将顺势而发,在教育领域抢占先机。 环境篇: 以体育和艺术之文明,浸润学生思想、影响其人生 在四十二中,渗透于整个校园的体育和艺术精神,对学生正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十二中体育教师、全国优秀篮球教练唐大明认为,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增强人的集体主义意识、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特别是在一些团体比赛中。 在四十二中,每一次大型体育比赛,都成为培训学生意志力和良好情操的重点课堂。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李英对此深有体会:“学校经常开展大型体育比赛,比赛前,老师总要向学生们讲解如何欣赏比赛,从中注意什么、学习什么。同时,四十二中还将大门向社区开放,欢迎社区居民到校参观比赛。让社会对学校的文明礼仪进行监督。” 用美术教师罗登云的话来说,“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它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人的天性尚美,美育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人的素质要提高,审美情趣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本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遵规守纪的人,一个有上进心和责任心的人。”李英说,“艺体活动,给学校吹来清新的德育新风。不但全校老师注意言谈举止,学生中也看不到染发、戴首饰等学生不宜的生活行为。” 占地40余亩的四十二中,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绿树成荫,百花吐艳的校园环境,已获渝中区德育先进学校、区文明单位、区园林式单位和绿色学校等诸多荣誉。“建靓丽四十二中景 、做靓丽四十二中人”,“今年,正值四十二中建校50周年,按照区委、区府的部署,我们正举全校之力,全力实现跨入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的目标,而且志在必得!”学校书记高泽新告诉记者。 教学篇: 开放、创造、进取、尚美,是教学的不懈追求 自春季开学来,英语教师易波,就忙着准备讲座内容,不久前,她才从加拿大甘露市进修回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找到一个适合本校教学的突破口,正是她一直在思考的。 “加拿大的学校通常是小班上课,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课本上有的要多得多。”易波说。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学都难以实现小班上课。但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四十二中从未放弃努力。 “我欣赏学生的奇思异想,很有可能那正是智慧的火花。我希望学生的解题方式比我的更简捷。”作为四十二中初中数学教研组长,优秀青年教师王勇,常常通过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沉浸于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开启智慧的闸门。 “有几名同学,头脑聪明,但数学基础很差。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喜欢上了数学,现在考上130分也是常事。”近几年,王勇的多名学生在重庆市数学竞赛中获奖,所教班级的数学毕业平均成绩,较长时期来,均比全区的平均水平高出20多分。 该校开办美术特长班以来,美术特长生专业上线率达100%,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罗登云始终保持着平和心态。“在学生面前,我只是一个教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引他们进入艺术殿堂的先行者——一个能力比他们稍强的大同学。” 罗登云老师仅是该校有着平等思想,心胸旷达的优秀教师之一。目前,在四十二中的专任教师队伍中,中、高、特级教师占80%。特级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60余人。40余人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市区级以上奖励。 2004年2月7日,特级教师、渝中名师谭大鹏逝世。四十二中掀起向谭老师学习的热潮,“民主、求实,是谭老爱学生的最佳诠释。真心投入,使得他的教学总是充满美感。在他的眼中,师生虽在教学中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他总是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我是来为你们服务的’……”四十二中政治教研组长、区百佳青年教师陈艳深情回忆。 谭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将指导、带动青年教师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谭老师的名师风范,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精神,影响着学校相当一批教师。目前,四十二中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蔚然成风,也使相当多的青年教师、教研组在市区教育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怀篇: 重视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成才教育,力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大年初一,老师和我们一起包汤圆,大家感到很温馨。”2005年春节,张敏与40多位没回家的同学都感到,在这传统与家人团聚的佳节里,虽然自己留在了学校,也并不觉孤单。 2000年,四十二中跻身重庆市联招校行列。这一年,学校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市。开学之初,远道而来的郊区学生对主城区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到校的第一天,学校专门组织他们在渝中区游玩了一天,观看璀璨绝妙的山城的夜景。“目的是要让他们感受世界的美妙,更加热爱家乡,并树立建设未来的美好理想。”中学高级教师、区“十佳”师德标兵杨渝菱说,“中秋发月饼、元旦组织会餐、周末组织同学们免费看电影……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不仅如此,学校还注意增强这些同学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班级学生干部选举会上大胆自荐。事实上,这些方法很有效。后来,许多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校里表现相当出色。 前不久毕业于四十二中的韦杰同学,在给学校党总支的一封信中深情的写道:“感谢母校的培养,在学校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赏识自己及与人相处,学到了怎样做人,这是母校的恩赐。” “刚进校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校不计较,人人都从头开始。确有少数同学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但学校也不会放弃他们。”四十二中生物教研组长、初2007级高素质实验一班班主任周涛坦诚学校的一贯教学理念。 “一位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高三才开始学美术,虽然他几乎没有美术基础,但凭着他有学美术的激情,对未来的美好理想,教师们就手把手地传授,直到他充满自信,独立画出第一张像样的画。后来,他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美术教师罗登云告诉记者,“一次,他私下告诉我,他甚至不敢想像自己能考上大学。” 3月1日,罗老师按教学计划上人像写生课,四川美术学院2004级研究生曾莉来校观摩,感慨:“罗老师是一位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责任心都很强的一位老师。他善于从每个学生的个性、专业能力、文化成绩和发展前景方面跟家长和学生沟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建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四十二中高、初中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同类学校前茅,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尊重人,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有多大的潜能,四十二中就能为其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许多人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 展望篇: 抢占基础教育高地 四十二中的明天更美好 42岁的校长叶辉,在四十二中是一个“有魄力的人”。此前,叶辉曾任市知名中学重庆第二十九中副校长。记者就教育理念和四十二中未来的发展,与叶辉进行了对话。 记者:贵校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作为办学理念,如何理解它的真正内涵? 叶辉:作为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我们着眼于“科学、民主、尚美”三个关键点。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民主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尚美则体现了人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塑造、欣赏、传播人类优秀精神文化产物的愿望和能力;同时,具有坚强的心理和身体力量,是新时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了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而科学、体育、艺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三块基石。 记者:早在六七十年代,贵校就培养出了以中国短跑名将贺祖芬为代表的运动员。近年来,贵校各代表队在各类艺体比赛中均名列前茅。外界猜测,四十二中是否要建成一所体育学校或艺术学校? 叶辉:这是一个误区。四十二中坚持的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以体育艺术为特色”的办学模式。事实上,四十二中不仅在艺体方面成绩显著,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同样不错。四十二中的办学理念,意在强调融合体育和艺术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最近,渝中区召开了教育工作会,提出了将渝中区打造成重庆市基础教育高地的目标,你认为,四十二中将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叶辉:多年以来,四十二中人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在渝中教育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打造渝中教育精品,构建重庆市优质基础教育高地的新形势下,四十二中更应该激流勇进,顺势而为,成为渝中教育的亮点,优质教育的新星,为贯彻区委、区府的教育发展目标,作出四十二中人应有的贡献。 记者:能否请你描绘一下四十二中未来的蓝图? 叶辉:四十二中的近期目标是深化特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中期目标是大力推进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软硬件并举,成为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特色鲜明的重庆一流高完中;远期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重庆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总体水平高,特色鲜明的优质、精品高中,成为集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型组织。 中国校长网 20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