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七月廿六

网上道德秩序亟待规范

发布时间:2005-02-02 点击量:1333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针对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取了北京城区、湖北宜昌等县的一些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中有两道填空题,分别考察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最重视的道德品质和在网络世界中最重视的道德品质。   在“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一题的回答上,青少年提到最多的道德品质是诚实和守信。其他提到较多的品质有进取、善良、正直、宽容和乐观。在“你觉得在网上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一题的回答上,青少年提到最多的道德品质则是自我保护和文明,其次是自律和守法,然后是诚实、尊重和守信。   诚实和信任这两项品质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都得到了青少年较多的重视,而青少年对其他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中的重视程度则是不一致的。而且诚实和信任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排在头两位的,在网上则分别排到了第五位和第七位。可见在青少年看来,网络世界中的道德规则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则是有差异的。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最重视的是一些基本道德品质、积极的个人品质以及较高层次的道德品质。而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却非常强调道德的底线(如自我保护和文明),强调对自我的规范(如守法和自律)以及公共性道德(如诚信和尊重他人)。这种鲜明的反差引发了我们对网络世界的伦理状况及其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影响进行反思。   虽然我们在网络环境建设,特别是青少年健康上网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还比较有限。调查中青少年表示自己身边真正禁止青少年入内的网吧是非常少的。很多青少年也很少接触青少年网站和红色网站,还有部分浏览过这些网站的青少年认为其中有的网站过于严肃和乏味,缺乏吸引力。由此可见,在对网吧和网络秩序的管理以及网络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青少年在对网络世界的认识上存在误差,也是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认识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原因之一。调查数据反映出有一部分青少年对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可能会使他们否定一些传统的道德价值,如诚实、自律、守法和真诚,并且在网络世界中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也有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在网上越轨犯罪的原因之一。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青少年眼中的网络道德进行了如下归纳:   1.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重视的道德品质和在网络世界中重视的道德品质大相径庭,这说明网络的确会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   2.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有一套不同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序列,这说明网络世界的伦理规范可能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伦理规范。   3.青少年眼中的网络道德突出道德的底线性。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重视的道德品质以底线道德为先,这反映出网络道德秩序的松散和差强人意。青少年特别强调自我保护,表明网络世界并不安全,他们在网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很高;强调讲文明意味着网络环境可能是不文明的;强调自律和守法表明网络世界容易自我放松和越轨违规。网络世界中底线道德的地位上升实际上是对道德要求的一种降低。   4.青少年重视的网络道德强调公共德性。值得欣慰的是,除了底线道德,青少年在网上重视较多的还有公共道德,如合作、分享和宽容(选择这几项道德品质的比例都在15%左右)。   这很好地呼应了网络的人际交互特性。网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且便利的平台,公共道德在网络伦理中将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重视公共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重视个人品质有很大不同。   因此,网络生活完全有可能为青少年公共德性的生成提供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底线道德也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共德性,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对底线道德的强调也体现了网络交互性的要求,也能够对公共德性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