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检验“做人、基础和能力”
发布时间:2005-02-02 点击量:1329
今年是青岛市普通高中参与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首次检测,又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课程改革的首次检测,因此正在进行的青岛市中小学期末考试聚集了更多关注的目光。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参与命题的教研员、教师向记者介绍了如何围绕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精神进行本学期期末试卷命题。
做人成为学习起点
同单纯知识点考试不同,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成为此次期末考试的亮点,引导学生将做人当成学习的起点。
今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中有一道关于孔子的题目:“孔子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他的思想涉及学习求知,治国安民、文化教育、做人修养等多个领域,请你就其中的一个领域默写《论语》中的一段话,并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话,联系现实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这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平日对孔子名言的搜集,理解孔子思想,但是题目没有将考查的范围限定在古代,而是要求学生结合当今社会。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周宏锐介绍,在这类题目面前,单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是得不了高分的,只有注重知识积累,关注社会的学生才能赢得高分。
又如今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中,“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部分国家发生地震、海啸,某市红十字会将举行募捐活动,请你设计一段话,动员你的父母踊跃捐款。”这道题目即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道主义精神。此次期末考试中还有许多类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题目。
基础仍为永恒主题
今年期末考试中,虽然有不少“花样”,但是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仍为永恒的主题。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副主任逄淑萍说,今年各学段各学科的期末考试中基础知识占一半以上。
今年小学期末考试中,各学科的命题人均是从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出发,筛选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突出对学生日常积累知识的考查,以及过程、方法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中设计有“转述别人的话”、“帮王刚同学的作文提供四个成语”、“为读书小博士的演讲比赛提供名言警句”等。又如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中,“刘叔叔一次劳务报酬所得为2800元,按规定减去800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问应缴纳多少元”;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中,“青岛市海底世界每天上午8誜30到下午6誜00对外开放。请你在下图中用24时记时法表示开放的时间”。这些题目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更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测查不再是考试终点
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令期末考试转变“身份”,不再是考试的终点。
课程改革确定了崭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所有命题人在今年期末考试中都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列为重点之一。
以高一化学试卷为例,一道实验题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出几次实验的数据,让学生探索两种催化剂在用氯酸钾配制氯气时的催化效果,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和需要测定的数据。这道题目巧妙地将原先的题干转化为题目,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是很难答出高分的。又如一道题目给出钠、镁的性质,要求学生写出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物质的性质,也同样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赵玉玲认为,考查过程和方法题目的增加是今年化学期末考试中最大的亮点。
重在测试能力
据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张玉堂介绍,本次期末考试注重学生发展性、开放性、人文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小学科学考试中,既注重科学观察、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各科命题人均力求通过命题,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引导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养的持续性发展的培养。如小学语文期末试卷,无论是三年级,还是六年级的阅读能力的考查都把考查的目标从过去的课内阅读死记硬背、课外阅读繁琐提问,转为侧重考查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处理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三年级作文根据课程标准“加强想象”和教材续编故事的教学重点考查了续写或编故事,既灵活又开放等。
总之,今年青岛市中小学期末考试的命题原则是更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命题人关注的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和习惯、发展能力,关注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