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意见成漂亮话是“捧杀”
发布时间:2005-03-10 点击量:2318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同志大胆提出,要让批评与自我批评带点“刺”。这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说批评意见要尖锐、实效,具有“火药味”,要能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2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在听取章丘市委汇报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征求意见,听真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意见其实都是说的漂亮话,都是摆设。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现在我们要拿起这个武器”。
人素来讲究一个“脸面”,喜欢听别人的的吹捧。因而听好话、奉承话可说是一种遗风,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法国著名喜剧家莫里哀在其名剧《吝啬鬼》中塑造的法赖尔更是深有体会地说,要人宠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情过份,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可见,漂亮话、恭维话,往往能使人心花怒放、忘乎所以,大家喜欢听、爱听,并乐此不疲。而鲁迅先生在剖析这种漂亮话的危害时,说其是拍马屁、戴高帽,是一种“捧杀”。
而这种“捧杀”存在于当今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已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先进性,腐蚀了党的肌体。一些领导干部本身好大喜功、作风漂浮、虚荣心强,听不得真话良言。在工作中往往对成绩大书特书,不惜浓墨重彩。对问题轻描淡写,不愿讲,不敢讲,更不想讲,蜻蜓点水,不触根底。如此,在官场上便形成了一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属怕丢选票”的潜规则,各种浮夸虚报、言不由衷的汇报充斥其间。
既使是在民主生活会上,也往往难以听到带“刺”的声音。笔者在领导身边工作十多年了,经常参加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发现一些批评意见便提得很漂亮、很有“水平”。诸如某某“平时加班加点忘我地工作,就是不会爱护自己,不注意身体”;自我批评就是“工作上有时求稳,有时求急,有的时候做得还不够”,愿望、希望、期望和表扬成为会议的主题。“多栽花不栽刺,留得人情好办事”,既按照要求“批评”了别人,也十分巧妙地保护了自己,一团和气,皆大欢喜。这种民主生活会,原则问题感情为先、组织要求和气为先,不痛、不痒、不严、不紧,你好我好大家好。
批评意见成漂亮话,不但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使党员干部缺乏改革进入纵深阶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而且极易迷失方向,动摇信念,最终“捧杀”自我,“捧杀”事业,是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端正党风,整肃党纪,就必须牢牢抓住先进性教育契机,砥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营造讲真话、讲实话、讲直话的良好氛围,让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气氛浓点浓点再浓点,让带“刺”的意见多点多点再多点,切实解决党员理想信念、工作作风、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确保党的事业永固千秋。
2005年3月10日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