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忽如一夜“雷锋”来
发布时间:2005-03-10 点击量:1666
又到3月5日,笔者不禁想起去年看到的一篇报道:“3月5日这天,一家老人公寓共接待了4批100多位热心服务者,他们分别来自一所大学、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一所女子中专。由于老人公寓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加上正下着雨,公寓里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老人公寓负责人张女士说,为了让学生们都能为老人们服务,她把这100多名学生分为上午、下午4组。另外一所老人公寓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来学雷锋的除了学校,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和机关。该老人公寓院长称,3月5日这天,自己忙得就没歇下来,一批没走另一批又来了。200多人把原本干干净净的房间踩得脏兮兮的。”这种“学雷锋”情况什么时候不再发生?
每年3月5日这天,除了大中小学校开始“忙碌”,各个大小单位团体也纷纷组织大家到街上免费修车、理发、修电器、缝衣服、擦栏杆、扫大街,五颜六色的志愿者旗帜满大街飘扬……一时间人人都成了新一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人们总是在三月才把雷锋同志想起来,学雷锋,就是在一年的某一天或某一个月,集体跑到街上无偿劳动一番,报纸上有个小豆腐块表扬一下今天哪里哪里出现了什么好人好事,电视台回顾回顾雷锋的光荣事迹,采访几个典型,如此而已。完了以后,大家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多少相应的提高。难怪现在流行一段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学习雷锋,雷锋精神的回归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让“雷锋精神”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修养和自觉的道德追求,像雷锋当年那样,随时随地去关心、爱护、帮助别人,才不会出现集中在3月5日这天,一窝蜂做好事的现象。
《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