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七

教师读书:很容易的亲密

发布时间:2005-03-10 点击量:2238

  假期中,我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了雷玲主编的《听名师讲课》和窦桂梅写的《梳理课堂》〉,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没有一位老师不知道作为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读书的时间哪里来,早晨一睁眼精神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节奏快而紧凑,上课、判作业、找学生谈话、关注学生安全、与家长沟通、给学困生补课以及学校其他琐碎工作,忽略哪一项都不行,甚至在睡梦中想的都是学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与我有同感,压力太大了,即使读书,也是被迫搜集资料,寻求启示。我也曾想:假如给我时间,我也肯定会多读书的。当我看完窦桂梅所著的《梳理课堂》一书,它给我的触动非常大。窦桂梅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每一篇文章对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它实实在在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课堂。她的时间哪里来?古人劝学时曾这样写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想,要求人们每天都废寝忘食自然不太可能,但一天保持一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份闲静的心情,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奢侈。想求得大块的时间来读书不太容易,或者说是很难坚持。要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来读书,图书馆、书桌、床头甚至卫生间,都是我们的读书所在,只要我们做个读书的有心人,读书的时间总会有的。   最远的路可能离目标最近,也就是说,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应该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我以为,教育者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势必使你的课堂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喜欢的是博学的老师,需要的是涵盖大量信息的精彩课堂。《听名师讲课》一书中,记录了很多特级教师及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断。   在此,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他们巧妙的教学技巧,而且能领略到这些教学大师身上所特有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魅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是教一年级,我也会遇到窘境。在识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利用部首记忆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比如,江、河、湖、海、洲、流等字都是三点水旁,都和水有关,这比较好理解,可当学习“办法”的“法”时,有学生问“法”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当时我的脑子里快速搜索有关信息,办法?法宝?法院?法国?真是没有和水有关的。当时我就想,这些肯定都是引伸义,造字的原意肯定和水有关。但是他的原意是什么?和水有什么关系?当时我真的没法给孩子一个准确的答案。回到家,我又是上网又是翻书,还是没有,我爱人正准备考律师,听到我的问题,真是一语中的,“法者,水之平也。”我恍然大悟,“法”最初不就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吗?这就要求统治者制定出来的法要像水面一样地平衡,看来“法”与水之间还真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呢。我笑着说:“看来,我还真要学学法律呢!”这虽是笑谈,但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就要博览群书,这样我们的眼界才能放得更开阔,在课堂之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更具魅力!   读书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我常感慨著书立说之人何以有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多的积淀。自己读的书也真是不算少了,可真正留给自己的有多少东西呢!看来,开卷有益固然不假,但开卷的同时更要善于积累,而不善积累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的通病。仍以窦桂梅老师的《梳理课堂》为例,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她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她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   《面对课堂,你准备好了吗》,这是窦老师听了本校几节课后所引发的深思,一针见血地提出现实课堂中存在的弊病。《为什么不敢咬文嚼字》一文,大胆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随波逐流的不良趋势;《对待教材的两种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之中,向教材本身提出质疑等等,每一颗火花,每一份灵感,都是读书之后的积累,实践之后的升华。   我想,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一些必要的记录,记录教育教学中小火花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0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