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记武警四川总队副总队长周贵云
发布时间:2004-11-29 点击量:2200
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辉煌的业绩,更没有惊人的壮举,他只是武警部队里一名普通的中层领导干部。但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那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勤政廉政、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却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他就是武警四川总队副总队长周贵云。
后勤保障“不掉链子”
2001年初,武警四川总队报请上级批准决定修建机关作战指挥中心。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党委决定其他常委不准插手,将上亿元的工程只交由一名常委、副总队长周贵云负责。而当时,周贵云从西藏总队调来还不足两个月。
1990年,周贵云走马上任西藏总队后勤部长。当时总队财务管理分散,差旅、探亲等开支严重超支。部队担负着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任,如此“家底”空空,遇上重大行动,后勤保障难免“不掉链子”……
周贵云向党委提出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并毛遂自荐担任起了这个“得罪人”的差使。
结果,周贵云试行财务改革当年,就实现了预算和支出平衡。从第二年起,全总队各项开支每年都保持上千万元的结余。随后,周贵云担任了分管后勤的副总队长,总队先后为100多个中队建起了新营房,战士的伙食大大改善,而总队的“家底”也越滚越大,由他接手时的不足千万元,发展到上亿元。
在武警四川总队,周贵云同样不负重望。2003年11月,当成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时,凝聚着周贵云心血的另一座工程廉政建设的丰碑,也在部队官兵心中以及成都工程建设行业高高树起。
在整个大楼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腐败行为,周贵云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工程建设人员写出廉政保证书。周贵云先后10多次或面对施工队送来的“红包”、或接到老领导及老同事打来的电话,想让他在工程承包中网开一面,都被他拒绝。周贵云还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与部队签订《廉政建设合同》。在两年半的施工过程中,部队和施工单位之间没有一次吃请,未发现收受一份不正当钱物,就连竣工庆典也不摆酒宴。
管钱管物不谋私利
周贵云从军32年,在后勤部门干了32年,当管钱管物的“官”也有26年。期间,他时刻不忘勤俭节约,哪怕是一分钱,也要花得明白,没有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人沾“公家”一分钱。
2002年初,周贵云的妻子黄雪下岗了。此后不久,总队集中安排部分家属到机关服务行业就业。周贵云亲自批准为30多个干部家属解决了就业问题。其间,部属几次将黄雪的名字报上,每次都被周贵云划掉。
两年后的一天,成都市一家超市的老板主动邀请黄雪去他们超市上班,并许诺上不上班月薪都是3000元,条件是只要周贵云允许部队机关食堂和生活服务中心在这家超市定点购物。黄雪觉得部队总要购物,买谁的不行?于是答应下来。可周贵云得知后冲妻子发脾气:“这是拿部队的利益做交易,你怎么能拿这样的钱!”
周贵云有3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在农村。周贵云总是对家人说:“自己的路还是靠自己走,帮忙帮不了一辈子。”
有一年,他的弟弟和小妹赶到拉萨找他,希望能帮他们在拉萨找点事干。部队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建设,刚好又是周贵云分管。只要周贵云开个口,部属就给办妥了。可周贵云坚决不答应,陪他们在拉萨呆了一天,就买好飞机票将他们送上返乡的旅途。他弟弟气得直跺脚:“你还是我哥吗?!”
可是,对于部属的困难,周贵云总是千方百计找地方部门解决。在西藏任职期间,他先后帮助10名家庭困难的退伍战士解决城市户口或工作安置问题。周贵云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为官兵的事,我可以跑得很快、很远,可为自家的事,我的嘴张不开、腿迈不动啊!”
忘我工作不畏艰苦
32年前,周贵云从“天府之国”参军入伍,走进了西藏高原。两年后的5月24日,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那时起,他就努力地去实践自己的承诺———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部队。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周贵云一脸幸福:“那时压根就不知道啥叫苦和累。”当时,部队条件十分艰苦,每次拉练,都要翻越海拔5700多米的雪山。山上奇寒缺氧,周贵云所在的炊事班还要提前行动,为部队找水源、安排食宿。夜里,打前站的周贵云和战友就睡在雪野里,早晨起来军被上的落雪积了约半米厚。
1989年的一个大雪天,时任西藏总队后勤部副部长的周贵云从拉萨沿青藏线去格尔木筹措战备物资,途中汽车翻进深沟。周贵云当场昏死过去,幸亏部队抢救及时才脱险。
在西藏28年中,周贵云每年都要多次下基层和外出执行任务,途中不知多少次遇到险情,每次他都坦然面对,克难化险。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度劳累,使周贵云得了严重的胰腺炎。犯病严重时,疼得他从床上滚到地上。可第二天,周贵云又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去上班了。
2000年底,一纸命令将周贵云从西藏总队平调到四川总队。在西藏28年,留下一身伤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职务怎么说也得给动一动啊。有人提醒他去向上级说说。周贵云微笑着说:“我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师级领导干部,我感谢组织的培养。与其花精力跑官要官,不如踏踏实实地多做点事。”
回到成都后,周贵云出现了严重的“醉氧”反应,每天昏昏沉沉,讲话多了就上气不接下气。总队领导都劝他多休息。可他觉得,组织上是让我来工作的,越是身体不好越要抓紧时间多做些工作。2001年2月3日,到总队一个多月的周贵云领受了一项重要工程建设任务后,5日就带上人去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工程开工后,年轻人都是轮流值班,可周贵云没有换班的概念,每天他都往工地上跑。90多米高的脚手架,50多岁的周贵云每天要爬几个来回。过度操劳导致他胰腺炎先后4次发作,每次犯病都要昏倒在家中或工地上。
周贵云的病情引起总队领导的关注,先后3次以党委的名义通知他住院治疗。可周贵云心里惦记着工地,每次住院只作简单的检查和治疗,就又回到工地上。
当记者采访周贵云时,这项工程竣工已半年多,可他又忙着筹划干部宿舍楼的物业管理,住院手术的事就又拖了下来。总队一位领导感慨万分:“我们不提倡带病工作,可老周就是这么一个人……”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9日 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