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荣誉泛化
发布时间:2004-12-29 点击量:1686
时值年末,各种先进评比在很多单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勿庸置疑,评上先进,应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位设置荣誉过多,过于随意,荣誉的产生不是基于荣誉主体的突出贡献,而是一种人事关系的平衡,甚至出现去年评你,今年评他的怪现象,如此这般,荣誉失去了其本意,日趋泛化。荣誉泛化后果严重,影响很坏,必须引起我们注意。
荣誉,可以说是社会对个人和集体所作贡献的一种认可和褒扬,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它能让荣誉拥有者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能让身边的人产生钦佩、羡慕之情,继而激发向其学习的内驱力,可见,荣誉的授予是必要的。
但问题是,如果荣誉设置过多、过于随意即荣誉泛化后,荣誉就不再能产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相反,它会让人对荣誉不再保持一种应有的尊重,甚至会出现游戏荣誉的心态。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优评先,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荣誉奖项颁布,使得荣誉日益世俗化、庸俗化,荣誉不再是卓然独立精神力量,而似乎是一种人人均唾手可得的精神标签。不但如此,由于荣誉设置过多,使得人们在荣誉面前无所适从,以致于于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荣誉,其后果是对所有的荣誉都采取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荣誉设置不能过多,荣誉授予也不能过于随意,尤其不能让荣誉“轮流坐庄”。荣誉的产生应该是基于荣誉授予对象对社会和所在单位的贡献大小,而不是基于所谓的“人事平衡”,既然人的能力有高低,贡献就有大小,“去年你评上了,所以今年应该评他”的逻辑是很可笑的,这样似乎做到了人事平衡,消除了矛盾,其实影响甚坏。那些真正有贡献而没评上的人会有挫折感,必然会打击其来年工作的积极性;那些没贡献而评上的人也会对来之容易的荣誉不甚珍惜,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不会因此提高多少;更严重的是,既然荣誉授予如此随意,人们就会对荣誉授予者(一般是上级领导或上级单位)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尊重感,继而影响其威信和来年的工作效率。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一个实利主义横行的年代,荣誉往往与利益相随,评上先进,获得荣誉,或有物质奖励,或可作为仕途前进的资本,如果荣誉的产生是公正和严肃的,则问题不大,但如果荣誉泛化后,就会助长人们把荣誉作为追名逐利的工具的心理,败坏社会风气,到了这时,荣誉已经彻底丧失了其独有的精神力量,这是很可悲的。
在年终提这个话题,就是希望我们能认真对待荣誉,珍惜荣誉,不要让荣誉泛化,荣誉只有真正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荣誉才是真正的荣誉。
来源:光明网 200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