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良心
发布时间:2005-01-03 点击量:1157
现在某些专家,要么生活在历史的罩子里,动辄就拿过去说事,言下之意是今不如昔,感慨之中透出“人心不古,世道浇漓”要么生活在遥远的将来,动辄就谈后现代的事情,他却忘记了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国家是在现代之前,而不是之后。对于市场和良心的种种争论,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最近,一批所谓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喋喋不休地争论,焦点是所谓的市场与良心,或称为经济与良心的关系问题。有的经济学家说,经济不讲良心,只讲效益;有的伦理学家则说,我们要讲良心,经济也要讲良心,没有良心的经济是不道德的经济,所以,道德要先于经济。
原本简单的问题,在这“家”那“家”那里,总会成为极其复杂的问题。市场与良心的争论,也是十分的复杂,我们看不太懂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只能简单地抄上那么几句。但是,在这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人那里,我们的随便的什么东西也能让他们写出几部专著,当然,还是叫得响的大部头专著。
发生在南京的一件小事,也许会让那些这“家”那“家”们先闭一会儿嘴。《金陵晚报》报道了这么一件事。最近,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收到一位市民的来信和12元人民币。这封来信写道:尊敬的公交公司领导,最近我想起数十年前在坐车时,曾有过多次逃票经历,现在我向你们认错,并按10倍赔偿票价,当时是一次0.04元,现在一次1元计算,另加1/5。读完这个市民写给公交公司的信,我们也就会理解什么叫“仓廪实而知礼节”了。前几天,笔者与一位公交汽车售票员聊天,谈到现在几乎没人逃票时,他深有感触地说:“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为块儿八毛丢人现眼了。”他的话虽然朴实,却说出了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几辈子研究不透的问题,这就是:经济的发展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力量,道德水平的提高,根本上也要靠经济的发展解决。所以,我们的总设计师一直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一切都要拿发展来说话。
现在某些专家,要么生活在历史的罩子里,动辄就拿过去说事,言下之意是今不如昔,感慨之中透出“人心不古,世道浇漓”;要么生活在遥远的将来,动辄就谈后现代的事情,他却忘记了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国家是在现代之前,而不是之后。对于市场和良心的种种争论,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在我们步入市场经济之后,良心既没变得更坏,也没有变得特别好。毕竟我们搞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是太长。正因为不是太长,所以,坏了良心的人总是有的,但是,这不能代表大多数。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上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因为,传统不是几年内就能改的,生活也罢、经济发展也罢,都需要慢慢改变。至于良心,是思想深处的精神灵魂,更不会改得那么快。但是,笔者总是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良心会变得更好,正如南京的那位市民一样。
《人民论坛》 (2004年 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