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二

如何得到快乐

发布时间:2004-12-10 点击量:885

要问人生需要的是什么?可能不少的人都会这样回答:快乐。若再问:如何得到快乐呢?可能回答就不一致了。要么,有的说不清楚,要么,各人有各人的观点,相持不下。这也难怪,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对任何事情的认识和看法都不可能是一致的。有不同的认识才是正常的,如果什么事都是一个声音,没有差异,那就不正常了。在我看来,快乐是自找的。那么,又如何找,从哪里去寻找快乐呢?   从书中找,或曰从知识中寻找快乐。众所周知,知识是开启快乐的钥匙。然而,知识从哪里来?一是靠读书学习,二是靠亲身实践。所以,要感觉快乐,享受快乐,必须从获取和掌握知识开始。而且相对来讲,掌握的知识越多,文化理论水平越高,获取的知识越丰富,人的思路越清晰,心胸越宽广,目光越远大,综合素质越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越强,从中感觉出的各种快乐也就越多、越深。不学习,缺少知识,不懂得大道理,一个人就难以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从劳动中找。有人说,游手好闲,不劳而获最快乐。其实,这是最愚昧地,也是最低级的肤浅认识。劳动能够创造财富,劳动能够增长才干,劳动能够改变环境面貌,劳动能够强健身魄。劳动不仅能够获得极大地物质财富,而且还能拥有无限地精神财富。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过去,许许多多地人说,劳动着才快乐;现在,许许多多地人说,工作着并快乐着。所以,前几年,许许多多地人为大学毕业,或为下岗待业找不到工作而犯愁,而苦恼;这几年,又为能够再就业,为找到了工作,有了用武之地,能发挥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高兴,而快乐。因此,找不到劳动和工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被剥夺了工作权力的人,才是最苦恼的。没有劳动和工作,就没有快乐可言。我们应当珍惜自己劳动和工作的权力,在劳动和工作中施展才华,得到快乐,创造快乐,分享快乐。   从人群中找。常言道,人多智慧多。同理,人多快乐多。或换句话说,群众是快乐的海洋。这些道理说明,你要想生活得快乐,多获得快乐,经常享受快乐,那你就要像鱼儿一样,就不要离开了水,只要一直生存生活在海洋里,就有享受不尽的快乐。很难想像,一个高高在上不善于接触群众,脱离群众的人,一个经常任性寂寞孤独的人,一个自以为是,不善于与别人交往的人,对他能有多少快乐可言。一个人要想多获得快乐,那你就要经常不断地到群众中去寻找吧。   从大自然里找。因为,大自然里有空气,有阳光,有青山绿水,有人类创造的名胜古迹,有各种不同的种族与语言,以及不同的风俗人情。所以,西方社会许多人都把旅游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想他们这样做,也是享受大自然,寻找人生快乐的一种极好方式。当然,从大自然中享受快乐,一定会有很多地方式和方法,只要是肯用心,一定是能够寻找得到的。而且,大自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多到大自然里去了。   从痛苦中找。或许有的朋友说,从痛苦中找快乐,此话差矣。痛苦与快乐不是对立的吗?怎么能说快乐从痛苦中找呢?没错。我国自古不是就有“苦尽甘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个人上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先苦后甜”等名言吗。这些都说明了,自古以来,快乐或幸福就是伴随着痛苦而生存与发展的道理。虽然快乐与痛苦是对立的,但按照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它又是统一的,互为渗透的,相互依存的。在很多事情上,痛苦本身就包含着幸福和快乐,而且痛苦越深,所获得的快乐越多越大。比如,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短跑冠军,让世人尊敬和感叹,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的训练中吃尽了别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可以这样说,没有他平时刻苦训练的痛苦,就不会有获取第28届奥运会领奖台上冠军的最大快乐。再比如,凡身体比较强壮的人,凡能够幸福长寿的人,往往他们在平时都是最能吃苦的人,是坚持经常锻炼的人。不能吃苦,害怕吃苦的人,是得不到持久的真正的快乐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得到快乐尽管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但我以为在更多的方面、从根本上说,关键还是在于个人主观上的努力。也就是说,如何得到快乐,钥匙在自己手里,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 (2004年12月10日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