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生命的气息
发布时间:2004-11-10 点击量:1582
近年来,时有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暴力事件极端事件见诸报端,这其中有因学习成绩下降或受误解、委屈等原因而自伤、自杀的;也有因学习或生活中的琐事而伤害他人的。面对成长中的烦恼、迷惑时,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为何要选择以惨烈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缺乏生命教育这一环节,学生们对“生”与“死”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思考。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要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因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爱护生命。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们介绍生命的由来、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小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些将有助于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有关专家认为,刻意回避生与死等问题,以为孩子理解不了、接受不了的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这样他们一旦遇到相关的问题就会表现得十分脆弱和无助,也不会真正珍视生命。
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学校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生命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校应教育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要懂得组织自救,保护好自己。在发生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一些人为的外来侵害等危险情况时,作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由于经验、体力等客观原因,本身就需要保护和救助,这时候不宜鼓励他们去参与救险、排难,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开展生命教育,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此外,也不应忽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提升,才会有生机和希望,而不是在遇到挫折和苦难的时候,选择放弃生命。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们期待着“生命教育”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能体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自珍自爱,互珍互爱,远离暴力,弘扬正义,共同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 来源:光明日报200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