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二

靠师风赢得学生心

发布时间:2004-12-17 点击量:1516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与全社会的尊重。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不思进取,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或变相收取学生费用,有的甚至无视党纪国法,见利忘义,在国家教育考试中参与团伙舞弊,败坏了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广大教师要模范履行《教师法》赋予的职责和义务,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教师互评等形式,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同时,加大对违犯职业道德教师的惩处力度,坚决将少数害群之马清出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把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以社会对教师的关爱之情去滋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有人民满意的教师,才会有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16日 第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