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四

诚信是一种伦理文化

发布时间:2005-05-25 点击量:1625

  世界各国社会进步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不少国家的诚信风尚的确令人钦羡。而这民众道德观的形成,都得益于他们基于诚信本质要求的社会伦理文化建设。   澳大利亚学校通过“旧课本”建设校园诚信文明这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都是公用的。当地法规规定,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即使有些内容过时了,也只能多几张修订的活页,而活页也要届届相传。中国一位出使澳大利亚的外交官,为了给刚转学该国的孩子暑假预习准备资料,给一位澳大利亚友人打电话,借一套他儿子上学期的课本。在他看来,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料想却落了个空,原来,澳大利亚友人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课本早就按规定在放暑假前交还学校了。等到自己的儿子上学后,他翻看了儿子带回家的书,除了蓝色封面上有些沧桑旧迹外,整个课本的内页几乎都是簇新的。身心活跃、好动好玩的小学生,竟在保护旧课本上表现出如此的自觉!他感到惊奇了,而从儿子那里得到的答案竟非常简单,即老师对他们的教导简洁明了:“你要得到下届学生对你的信任,就从给他们一本虽旧如新的课本做起。”   澳大利亚学校利用“旧课本”的举措是出自“环保”的考虑,而建设“旧课本”的校园文明,则靠的是对学生从小进行诚信的伦理文化熏陶。随着“旧课本”的届届传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诚信意识从小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借此,澳大利亚从小就培养国民对诚信文化的尊重和自觉。   当然,社会诚信的伦理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法制的规范和舆论的监督,但两相比较,前者尤为重要!在首饰大国法国,一件由“卡地亚”品牌的工匠生产出来的首饰,刻上“Cartier”几个字,其身份就大大提升。尽管冒充签名对于其他工匠来说,从技术上讲是再简单不过了的事,但法国人却不会这么做,如果做了且被有关部门查出来的话,将要坐牢14年,罚款几十万法郎,几乎使你倾家荡产,而且法律规定,从此再不允许从事该行业。严律如此,有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正因为如此,法国社会的诚信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联想到不少国家对不守诚信的人建立“失信记录”制度,一旦有谁上了“黑名单”,他在社会上一辈子就很难再混下去了。可见,严格的法律规范,对于建设诚信伦理文化并使之成为一种可贵的“社会资本”,实在是不可或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注重诚信的社会伦理文化建设更显得十分必要。只要我们从儿童抓起,并加强法制的规范和舆论的监督,各级干部作出表率,一个有中国特色、令世界为之称道的诚信社会一定会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5日 第十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