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发布时间:2005-06-02 点击量:1931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喜欢明星?为什么孩子们对课堂上讲的道理不感兴趣,却对社会上的各种“新闻”津津乐道?为什么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归根到底是时代和孩子本身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情况下,培养当代青少年道德选择能力,就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活动要坚持围绕社会现实和儿童发展需求寻找教育主题。要改变道德教育计划千篇一律,总是自上而下的状态,认真研究未成年人成长的焦点,未成年人关注、议论的热点,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社会、与成人、与同龄伙伴的矛盾点,他们发展的关键点等等。比如孩子们关心的学习压力问题、日常生活中怎样处理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冲突矛盾问题、怎样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等,都应该在日常道德教育活动中帮助孩子去认识,去掌握。
二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传统的道德教育大多以思想观念为系统,采用的方法也大多是教诲式的,而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却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道德教育需要以社会为背景,把变迁中的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学习的课堂,针对青少年面对社会多元化资讯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敢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不断给道德提出新的问题。
三是要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强调青少年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将道德教育演变在青少年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在道德教育中依靠强势话语灌输,习惯于教育对象处于一种强势的、制约性的、成系统的对话状态。这不利于发挥青少年在道德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要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在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需要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同时重视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就必须求助于群体中个体间的互动,真正让青少年在群体运行中承担角色,在与他人的融合、矛盾、冲突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规则和实际行为的能力。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