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效落实德育核心地位
发布时间:2005-04-21 点击量:1764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寓德育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职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保证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德育的首要位置落到了实处。
1 更新观念寓德育于教育者心灵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互动的,要搞好学生的德育,必须先要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人才观的扭曲,人们对学生的评价完全取决于文化考试的成绩,误以为只有进入普通高中、考上大学才有出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职业教育没有被认为是针对不同人才类型而建立的另一种成才教育,反而被看作是按分数划分的层次教育,因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认为自己是中考的“淘汰者”,往往以“失败者”的心态,消极地对待学习。
学校认为,传统的一元化农业社会已发展到现代的多元化工业社会,因而传统的一元化教育必须发展为多元的适应经济的教育,传统的读书做官的人才观必须转变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观。学校引导教师树立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念,坚定培养职教人才的信心,要求所有教师都要贯彻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自尊自强自立的合格劳动者和有责任感的公民。事实上,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智商并不低,他们之所以在中考中表现为分数较低,重要的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教育没有适合他们的学习特点,以致学生从学不懂发展为不爱学,影响了成才信心。因此,职业教育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以一种动力机制来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点燃他们心中自信、成才的火花。这种动力,就是思想品德教育。
2 贴近职业寓德育于专业教学
职业学校的德育,就是引导学生怎样做好职业人,怎样走好人生路。因此,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德育工作,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实行专业主任负责制,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使德育贴近职业成为现实。
各专业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并深入用人单位,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按照企业的要求,将礼仪礼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的培养作为重要教育教学内容。
德育课根据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任课教师结合专业要求自编校本教材,增加人文素养、安全健康、法律类课程,删减理论性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采取小组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以项目为中心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各专业增加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秘专业进行每学期两周的校外实习;网络专业以招标项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长期坚持节假日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职业意识,锻炼职业能力。电脑美术专业实行工作室制度,进行德育与专业教学互相促进的有益尝试。
学校开展适应专业特点和年级特点的阶梯式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使德育与专业更紧密结合。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自我,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将职业道德的要求纳入德育评价以及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做好进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和职业能力准备的过程,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3 贴近学生寓德育于校园活动
职业学校的德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好,达到教育目的。学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愿意表现、渴望被认可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扬长补短地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文明风采比赛是学校每年一次的活动。这些活动全体同学参与,一方面学生可展示自己的文艺、体育特长,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这些活动多为集体项目,学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团队作风、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比赛等还需要学生自己发掘素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由于长年坚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望京校区环境优美,整洁,但环境的维护曾经成为困扰学校的大问题。学校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学生会、团委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建议,利用橱窗进行宣传,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了大家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氛围,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公德意识、环境意识的方式。
4 贴近生活寓德育于社会实践
职业学校的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爱心,树立服务意识。学校把朝阳区弱智儿童康复中心和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作为志愿服务基地,一批批志愿者用他们纯真无邪、浓情似火的关怀温暖着弱智儿童和孤寡老人,为残、弱儿童捐赠了大量生活、学习用品。以往大多不会照顾别人的独生子女,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克服了怕脏怕累的心理,学到了护理老弱的方法,体会到了给予和付出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了重塑,在为社会服务中,奉献出了爱心,升华了人格。
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直接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德育工作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学校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以贴近职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德育的核心地位,保证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