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五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发布时间:2005-04-23 点击量:1507

  近几天,从构建和谐社会看稳定、看法治、看发展的几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刊登后,读者反馈很多,网上也展开了相关讨论。有的读者说:“‘扭住发展不放松,实在太重要了。’这话说得好,我赞成。”有的网友说:“看一看有的国家动荡不定的现状,我们中国的长期稳定带来了快速发展令世人羡慕,应该倍加珍惜稳定的局面。”有的读者说:“法治的确不仅是一种遵循、一种追求,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这些议论和看法,表达了各界人士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热切期盼,也反映了大家都在关注和谐社会建设,都愿意参与其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胡锦涛同志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我们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民主法治,即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一切都依法行事;公平正义,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成为人们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诚信友爱,即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即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安定有序,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不仅有赖于扎实的行动,也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是现代社会成熟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有的重要素质。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行为理性,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各种矛盾,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一个公民应有的作用,也才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日本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开倒车,屡屡失信于中国人民,使几十年来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受到伤害,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表示强烈不满。我们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坚决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让我们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力量,把爱国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3日 第一版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   中国能否保持稳定,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情。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改革的措施就难以落实,人民的生活就难以保障。保持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意识,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改革发展的大局需要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集中精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反复强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是重要的指导方针。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多么好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一重要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化。这就告诉我们,越是在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越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越要重视保持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稳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这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将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种种难以预料的干扰,种种难以预料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维护稳定作为中国的最高利益,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妥善应对和处理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化解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妥善解决我们面临的不和谐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世界也需要中国稳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保持中国的稳定,符合世界和平力量和进步人士的共同心愿,符合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大局中去衡量,保持中国稳定也是极为重要的。   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需要稳定。人类历史证明,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孕育着加快发展的难得良机,提供了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只有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如果丧失了机遇,就会陷入被动和落后,经济搞不上去,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坚持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3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