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用教育缔造和谐
发布时间:2005-04-12 点击量:1647
在新加坡大街上,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从着装和外貌上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但是多元的种族和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存,没有出现矛盾。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3月底,记者赴新加坡采访期间,亲身感受到了该国政府利用教育缔造社会和谐的努力。
教育和国防一样重要
今年2月刚公布的新加坡2005年预算中,教育开支达61.65亿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占政府总开支的20.8%,仅次于国防,而包括总理府和外交部在内的其他部门没有一个超过8%。这恰恰反映了新加坡人常说的一句话:“教育和国防一样重要。”
作为一个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新加坡自然资源很贫乏。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将人才作为国家的第一资源,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投入教育,人均教育经费每年高达1800新元。从小学到大学,各级教育都享受政府补贴。1990年,新加坡启动《教育储蓄计划》,由政府拨款10亿新元作为启动基金,将基金收益分配给适龄儿童用以支付教育费用。正是这样的投入,提高了公民的素质,也培养了公民深厚的爱国精神。新加坡人普遍非常关心政治。他们大都爱看报纸,非常关注内政和外交,到了“事事关心”的地步。
在教育中,新加坡政府重视诚信为本,使政府政策得到国民的广泛理解和认同。近年来,新加坡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引进外国人才。当记者问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本地人生计时,很多新加坡人表示,政府此举能刺激新加坡的就业,更多的高级人才意味着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指出:“信心很重要。”他比喻信心就像一个玻璃杯,一旦打破了,即便用最好的胶水粘起来勉强用,也不一样了。从政、经商、做人,都是如此。
重视“中间”位置
在新加坡,诚信是和谐之本,融合则是和谐之道。在新加坡谈教育,听到最多的是“东西合璧”。新加坡强调双语教学,对英语和汉语都非常重视。新加坡人所说的“东”,不仅包括中国文化,还包括印度和马来文化。新加坡重视培养各族群、各阶层的人对国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也重视自己“中间”的位置,愿意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欧洲国家中间起到沟通的作用。
“东西合璧”体现在新加坡的各级教育中。采访著名的华侨中学时,学校老师说,这里除了汉语课外,其他所有的课程都用英语教学。在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英语环境中,“东西合璧”的集中表现就是整个学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以“自强不息”为校训,教育学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东西合璧”不仅是兼通汉语和英语,更是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用东方传统的道德伦理来培养学生。
在专门的品德辅导课上,“饮水思源”、“自律自勉”、“同舟共济”等10项价值观成为学习重点,以此培养出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昂扬向上的作风。新加坡还设有专门的探险培训中心,活动包括野外探险、露营、攀爬石墙、结扎木筏和漂流等。新加坡外展中心理事长郑万华先生指出,这些活动和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自信心,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他们关心他人、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以及坚毅顽强的品格,最终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精英”就是行行出状元
教育充分体现平等,是新加坡的和谐之源。新加坡教育实行分流制度,即通过考核,将一部分学生从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面临分流。只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大学可以授予本科及以上学位,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一路升入大学。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新加坡的教育体制称为“精英教育”。
新加坡人认为,“精英教育”的含义是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找到平衡点。曾士生先生对记者说,“精英”不能以多少人读大学来定义,而是行行出状元,即创造机遇,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感到非常满意。记者遇到的司机和导游都没有上过大学,但对前途都充满信心。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起薪较低,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人们将教育理解为让每个人发挥自身才能,而不是制造学历歧视。他们所理解的平等并非结果的平等,而是机会上的平等。此外,政府还推出《重新改造职业计划》,努力帮助国民物色新的工作机会。目前,约有2000人在此计划中受益。政府还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帮助1万名工人,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有机会赚取更高的薪金。因此,很多新加坡人肯定地说,只要自己肯努力,能正视自己,就一定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资源贫乏的岛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新加坡的和谐之基。新加坡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身体力行。
“我们没有资源”似乎是新加坡人的口头禅,他们形象地把水源称作“水喉”,强调其咽喉命脉的地位。
3月30日,记者应邀参观了新加坡新生水展览馆。“新生水”是各种污水经高科技处理后,净化提取出来的可直接饮用的水。虽然“新生水”的名字与普通商标没什么不同,却是新加坡人的骄傲。国家专门设立展览馆,通过免费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还能学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新加坡动物园,各个展区模拟不同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汇聚了各类大大小小的动物,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人们可以看到饲养员如何喂食,有机会与动物“亲密接触”,还能观看动物表演。动物园还为中小学生设置专门课程,让孩子们了解蝴蝶、蛇、鳄鱼等动物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脆弱森林”区域集合了各种濒临灭绝的陆地物种,有展翅飞翔的鸟、高耸挺拔的树木、低矮浓密的灌木丛……人们看到的是超越时空的生态和文化样本,体验到的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存。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新加坡国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诚信、融合、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新加坡也因此成为努力打造活力四射、文化缤纷、族群和宗教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国家。
www.zgxzw.com 2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