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四

“五个意识”促进校长自主发展

发布时间:2005-08-17 点击量:1883

  由于校长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对其实施长时间的组织培训并不现实,校长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自主培训。这就要求校长要树立“五个意识”,在自我意识的促进下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主发展。   基于角色的目标意识。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其社会角色的扮演和角色义务的履行关乎学校兴衰成败。因此,校长要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确角色的身份,并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正确地进行角色扮演。校长的角色地位决定了校长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目标,并将自身发展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目标的刺激作用,激发起校长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个人不断的自我完善推动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又在不断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基于工作的学习意识。校长要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学校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时事政策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更新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求新本领的能力。因此,校长要善于与书籍为伴,常阅报刊,广览名著,吸古今教育之灵气,采中外教育之精华;善于与网络为友,及时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开发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善于与大师对话,主动和教育名家碰撞,接受专家的指导;善于与同行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策略;善于与下属沟通,主动和班子成员、教职员工互补共振,以群众的智慧和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基于改革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专心事业”的、有“发展精神”和“增进职务的效率”的学者,是一个“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一流的教育家”。这就充分说明了发展和创新是校长的责任和义务。当今,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校长,不但要以改革创新为己任,还要牢固树立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意识。要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以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进取的精神、求实的作风,投入教改实践。尤其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在科学实践中锻造自己,提升自己。   基于问题的自省意识。其实,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仅推动了学校管理,也成就了校长,增强问题意识是校长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问题就是矛盾,问题就是求知领域,问题就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新课题。发现问题需要观察和分析,需要思索和总结,因此,校长要养成自省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反思,使头脑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解决问题需要顶真和撞硬,需要严抓和实管,因此,校长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敢于改革,使自己练就披荆斩棘的工作精神。   基于民主的监督意识。校长素质的提升过程是校长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既取决于校长自发自动的个体行为,也离不开严密规范的外部监督。校长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各方面的严密监督之下,就能不断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逐步实现自我提高。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要以推进民主管理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异体监督体系。实施学校内部监督主要指教职工民主监督,要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民主评议领导制度等措施,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开展外部异体监督主要指上级相关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完善校长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实施外聘行风监督员制度,建立校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制度等,建立起校长权力的有效支持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校长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1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