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最缺“铁腕人物”
发布时间:2005-08-18 点击量:2974
人们常把善于处理棘手问题的人称为“铁腕人物”,我看,对善于用狠招儿整治社会“顽症”的人,也可称为“铁腕人物”。这样的人物,在吉林省舒兰市肯定有,那里正在采用铁的手腕整治干部作风上屡禁不止的“顽症”,铁的手腕背后必有“铁腕人物”。
今年年初,舒兰市委、市政府对机关干部下达六条“禁令”。随后,市纪委又明确规定:对违反禁令的责任人,有职务的按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照规定处理;无职务的给予待岗处理;出现违纪情况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在电视上向公众道歉检讨,拒绝向公众道歉或单位连续因违纪检讨3次的,予以免职。最近,某镇财政所所长因违犯工作日午间不许饮酒的禁令被免职,该镇镇长在电视上公开检讨。(详见8月12日新华网)
只要你是个实在人,你就能承认我说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现在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可是,多数地方解决得不是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问题对一般性、常规性的解决办法已经形成了“抗药性”,所以,采取一般性、常规性的招法解决问题,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越治理越严重,以致使许多问题屡禁不止。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实际上,这样的局面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
我所说的一般性、常规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个就是正面教育的做法。长期以来,我们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坚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很难达到我们的目的。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党风等方面的教育,甚至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结果如何?人人心知肚明,就是无法把它说破。按理来说,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正面教育,领导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应该呈减少趋势,可实际是个什么情况,人人心照不宣。
为什么正面教育的方法这样不管用呢?因为许多人对这样的方法已经形成了“抗药性”。我们如果再不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患“幼稚病”。想想看,全国各地查出来的那些贪官,哪个不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听说前些年查出的一个贪官,事发前一天,还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会上作“重要讲话”,讲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现实和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第二天就被“双规”。很明显,面对这样一些人,如果寄希望于主要靠正面教育解决问题,实践就会给我们一个评语:“不是天真,就是幼稚”。
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整治以腐败为重点的社会“顽症”,不采取铁的手腕不行了。什么是铁的手腕?非一般性、超常规性的治理办法,就是铁的手腕。舒兰市实施的“下级犯错免职,上级电视检讨”的问责方式,就不是一般性、常规性的办法,就可以称作铁的手腕。
用铁的手腕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有“铁腕人物”。毋庸讳言,在我们目前的干部队伍中,“铁腕人物”为数不多。有人说,现在干部队伍中最缺的是“铁腕人物”,我有同感。鉴于这一情况,我有一项建议:不妨在全国设立“铁腕干部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铁腕干部”就会层出不穷。这样,对解决以腐败为重点的社会“顽症”,人们才会真的充满信心。现在说的充满信心,不过是一种“宣传口径”而已。
来源:光明网 200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