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为了不管 管是为了发展
发布时间:2005-07-12 点击量:2058
管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管理工作。优化管理过程,追求管理绩效,实现管理目标,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共同发展走向。为此,台湾学者提出精致化管理思想。他们认为,精致化管理就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就是“品质管理与效率诉求的整合”,涵盖卓越性、绩效性和科技性。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教委实施精细化管理,正是精致化管理思想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他们的管理实践,对于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精致化管理必须重视管理常规,处理好例内管理与例外管理的关系。学校管理按常规可分为例内管理和例外管理。例内管理是在常规范围内的管理,即例内行事,按常规、制度、惯例去进行;例外管理则属于超出常规范围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的管理,比如学校办学理念的确立、学校发展的策划、学校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等。学校管理者如果能抓好例内管理,就能有更多时间去研究和处理例外管理问题,抓大事、抓决策、抓发展。例内管理是学校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达成规范化、有序化,实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活动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例内管理,学校的例外管理和学校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例外管理又能引领例内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文化。敬仲镇中小学正是以常规管理为切入点,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精致化管理就是要有强烈的卓越意识,不仅追求“有”,更要追求“好”。不仅追求量的扩充,更要追求质的提升。只有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追求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学校才能成为精品化学校。淄博市敬仲镇的同志说得好,“教学质量因精细化而提升。”
第三,精致化管理,必须追求学校管理最优化状态,投入最少的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学校组织的整体功能,以获取最大的绩效。正如敬仲镇教委主任熊士英所说,“规范化意味着高效率,高效率不仅指总务管理的高效率,还包括备课、课堂教学等在内的高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精致化管理本身不是目的,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促进师生员工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师生员工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员工和学校共生发展,增强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自我发展能力。管是为了不管,管是为了发展,这才是精致化管理的最大绩效。
《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1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