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思想“沙化”
发布时间:2005-08-22 点击量:2081
最近,我国土地沙化状况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说明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联想到,人的思想也存在“沙化”的危险。所谓思想“沙化”,就是人的思想“养分”流失,价值取向失衡,道德标准错位。在不健康思潮的腐蚀和侵害下,有些人经受不住冲击和诱惑,出现了精神“颓化”,精神贫乏,思想空虚;信念“淡化”,理想模糊,信念动摇;意志“退化”,朝气不足,暮气有余;敬业“惰化”,安心不尽心,出勤不出力;服务“弱化”,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淡薄,搞“自我服务”甚至“倒服务”;道德“蜕化”,损人利己,缺乏诚信;人际关系“庸俗化”,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
土地沙化需要治理,思想“沙化”同样需要防治。思想的“沙化”,会使我们迷失人生方向,丧失奋斗目标,从而损害自身的进步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注重自警自律,牢牢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火墙”。
防治思想“沙化”,应加强理论武装,自觉用科学理论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名利诱惑面前不动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通过经常为头脑“充电”,为思想“除尘”,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打牢思想基础,提高思想境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让理想信念之树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努力营造精神文明的“防护林”。
防治思想“沙化”,应筑牢思想和制度的“绿色屏障”。一是坚持正面引导,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和基础工程来抓,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和抵御腐蚀的能力,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意识屏障”;二是坚持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我们规范自身言行和提高思想境界的自觉性,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心理屏障”;三是坚持预防在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制度屏障”,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思想“沙化”的发生,使我们以积极进取的高昂精神状态,不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摘自8月2日《解放军报》)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2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