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而且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护和预防近视,今年的三月定为春季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家庭、学校及个人应了解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一.近视的定义
一般非睫状肌麻痹下(非散瞳条件下)的检查或近视筛查,结果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很强,部分学生因长时间疲劳用眼,会出现调节紧张,而呈现出暂时的近视状态,又称假性近视。
首次筛查发现的近视,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的散瞳验光确诊。只有进行散瞳睫状肌麻痹,才能排除调节的干扰,客观准确地测量出眼睛的屈光度。已确诊近视的学生,应当每年进行1-2次散瞳验光检查。
二.怎样才能避免近视的发生
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儿童青少年如果能在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三个方面的努力,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近视的发生。其主要做法包括: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读写中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一尺以上、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2)间断用眼,劳逸结合:读写时间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
(3)读写环境要适宜:在充足的光线下读写,读写使用的课桌椅应和自己的身高匹配。
2.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1)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3)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应减少电子产品的时间。
3.增加阳光或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1)每天保证累计2-3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也能控制近视的加深速度。
(2)户外活动应在阳光或自然光下进行,室内或夜间开展的体育活动对近视的预防没有帮助。
三.如何开展户外活动预防近视
户外活动是目前证实最简单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法。户外活动即可避免近视的发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也可以控制近视的加深。调查证实,每天户外活动累计达到3小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近视。
户外活动要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其一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要足够,每天平均累计的时间要达到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的累计时间与近视预防的效果成正比;其二是户外活动的关键在于户外,不在于活动,户外的条件指的是在自然光线或阳光下,室内或夜间进行户外活动或者体育运动不能达到预防进行的效果。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积少成多尽可能的增加户外时间:
(1)尝试步行上下学;
(2)课间时间走出教室;
(3)有条件的同学可在自然光的地方读写;
(4)调整学习习惯,比如可在放学后先进行户外体育运动锻炼,再完成家庭作业等。
四.青少年如何进行科学的视力矫正
确诊为近视的学生,如果视力低下会影响学习或生活,就需要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矫正是通过辅助的手段提高近视的视力,并不是治疗近视。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戴眼镜可以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能缓解儿童视物疲劳,有利于学习;戴眼镜虽然不能防止近视的加深,但也不会加速近视发展,但佩戴错误度数的眼镜则促进近视发展。
目前近视视力矫正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框架眼镜
(1)框架眼镜是小学生最安全的视力矫正方法;
(2)应当按照配镜处方来配眼镜不会加深近视,错误的配镜会加深近视。
2.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
(1)学生不提倡长期佩戴普通的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2)特殊设计用以预防近视加深的隐形眼镜(如角膜塑形镜),但必须严格遵从医嘱;
(3)如果不注意卫生和佩戴方法,有一定的角膜感染风险。
3.近视眼激光手术
(1)对成年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视力矫正方法,但不是治疗近视的方法。
(2)未成年人和近视度数还不稳定者,不能做这类手术。
五.确诊为近视,应如何控制近视的进展
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如果不进行干预,通常每年都会加深,一直要到成年后才能稳定。越小年龄发生近视,成年后近视的度数可能越深。因此,有了近视应当设法控制近视进展,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如能积极进行近视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展可以延缓甚至是停止,其正确做法包括:
1.改变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
(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2)尽可能的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
(3)如无法减少读写等近距离工作时间,则应劳逸结合、间断用眼,每读写40分钟左右,户外休息或远眺5-10分钟。
2.定期检查和进行规范的视力矫正,选择规范的、适宜的近视控制方案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镜片和隐形眼镜等,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