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通常典型症状为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通过飞沫、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而传播,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对人的健康危害大,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中国疾控中心9月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处于流感流行高峰期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H1N1。
2022年8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出现较高水平流感流行的风险偏高,在当前全球仍然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疫情下,会增加更大的防控压力,需要严格防范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
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爆发疫情中,80~90%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流感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秩序。
针对这种风险我们如何防范?
一、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营养,均衡饮食,饮食宜清淡,宜多食富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不宜过多进食生冷饮食。
二、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少聚集。
三、防止病从口入,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换衣物,勤晒被褥,房间经常通风。
四、平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当身体稍感不适,发热、鼻塞、咳嗽时及时就医,多喝水,身边如有感冒患者,请保持一米健康距离。
流感高峰期,发热患者要及早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整个流感季节都可以接种,最好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通常接种疫苗后需要2~4周时间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