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积极行动,开展一系列艾滋病宣传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共同抗击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一、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主要侵犯人体T淋巴细胞,引起人细胞免疫严重受损,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
二、 感染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明显。其他症状如咳嗽、胸痛、厌食、恶心、腹泻等。
三、 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被血液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感染。
2、性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病毒经黏膜的细微破损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婴儿受到感染。
四、 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5、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可降低胎儿、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6、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7、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