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节气。随着冬至的到来,也预示着进入最寒冷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不过冬至也是保健的大好时机,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人体的生命运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在冬至之时,我们需要科学应用保健知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调养情绪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一、注意生活起居
在冬至时节,我们可以早睡晚起,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让身体处于温热的状态。而晚起可以补充阳气,特别是老年人,不建议太早起床。
同时,由于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寒冷,也要注意穿好贴身保暖衣物,抵御寒气的侵袭。另外,在中午时候可以睡个午觉,能帮助自己保养精神,也能劳逸结合,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二、护好五大部位
寒冷的天气,会连累到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这5个部位,容易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因此,建议穿高领衣服,外出时戴好围巾。晚上睡觉时候不要把肩膀露出外面,以防受寒。对于腰和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个护腰或者护膝,睡觉之前也可以先用热水泡泡脚。
三、保持室内通风
天气寒冷,气温低下,不少人为了保暖,在室内紧闭门窗,其实,这样的行为是不科学的。人如果长期待在不通风的房间,会导致室内的二氧化碳极具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觉得头晕、食欲不振等,不利于人体保健。冬至时节,建议大家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四、运动选在下午三四点
冬天想要运动,可以选在下午三四点比较合适,但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而损伤津液。运动之后要做拉伸,并多喝水,运动半小时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在运动中感到不舒服,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五、养藏为要,不宜过度进补
冬至时期,饮食上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应以温补为主,不宜过于辛辣。由于冬季天气干燥,大辛大热之品食用过度,容易上火。饮食方面可以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比如可以用羊肉炖胡萝卜,或者多吃一些鸡肉、牛肉、猪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