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肠胃型流感。
预防措施1.在流感高发季,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勤换洗衣物、被褥等。2.做好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所的室内通风、清洁,建议每天确保两次及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分钟。3.远离感染源:如在流感高峰期,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区域的频次,避免接触流感病人;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污染他人,流感病人要注意佩戴口罩。4.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多喝开水、适量户外运动,适时增减衣物等。5.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儿童、学生以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02.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可通过接触带状疱疹患者而感染,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水痘的红疹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预防措施1. 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2.经常开窗通风。3.接种水痘疫苗。
03.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唾液污染食具或者是玩具等途径传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流出,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1. 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2.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3.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04.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儿童多见)、腹泻(成人多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等方式引起传播。诺如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极少的病毒量便可引起发病,其感染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和成人。诺如病毒抗体无长期保护作用,人体可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预防措施1. 勤开窗通风,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餐具要全部被水覆盖,时间15--20分钟;毛巾、被褥等清洗后置阳光下暴晒,暴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2. 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使用自己的饮食用具和生活用品,加强洗手,尽量不要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3. 患病期间做好家庭消毒,腹泻或呕吐物应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回家后、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生熟餐具、刀具要分开;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水产品以及未煮熟的食物。
05.
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托幼机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等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1.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3.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4.流行期间不和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06.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痰中带血丝,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到定点医疗机构排除结核病。呼吸道传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勤换洗衣物、被褥、洗漱用具专人专用等。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掩住口鼻。
2.经常开窗通风。 3.提醒孩子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