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五月初三

健康与卫生

首页> 总务办公> 健康与卫生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发布人:医务室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617

艾滋病(简称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使患者失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迄今,尚无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人一旦感染艾滋病,身心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一、艾滋病的症状

1急性感染期

通常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通常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2潜伏期(无症状期)

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并破坏免疫系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3艾滋病期

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和肿瘤,这些症状有可能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率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合用受到污染的针头、针管或其他锐器。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育过程和哺乳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

三、艾滋病的预防

1)预防血液传播

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2)预防性途径传播

尽量少参加以饮酒为主的聚会,聚会时少饮酒,以免出现“酒后失控”的行为。尽量少去“酒吧”“蹦迪”等娱乐场所,避免接受不熟悉的人给予的烟、饮料等,因为这些东西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毒品之类成瘾物。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样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家庭幸福,还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是,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并成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