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一年的开始,大自然在蛰伏了一个寒冬之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常言道:百草回春,春季既是万物复苏之际,又是疾病多发之际,春季常见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进入高发期,因此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对预防疾病与维护健康尤为重要。
一、呼吸道疾病:
春季温差较大,骤寒骤暖,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气温回升,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可能诱发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早春之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出汗迎风受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去公共场所时注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适当运动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消化道疾病;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平时脾胃虚弱的人更容易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情况,多变的气候也常常会导致脾胃受寒,从而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规律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少食用油腻煎炸食品,远离生冷、寒凉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坚持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提升消化功能,多食用小米、山药、扁豆等有益消化道健康的食物。
三、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天气多变,乍暖还寒。“倒春寒”的特殊天气易使人体血管收缩,中老年人群尤其需要警惕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春捂秋冻,不宜过早脱掉棉衣,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饮食清淡,适时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出现头疼、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过敏性疾病:
春季风大、浮尘多,细菌、柳絮、花粉也多,容易导致皮肤干燥过敏,使皮肤病出现或加重。
预防措施:在花粉播散高发期出行应佩戴口罩,做好预防措施,注意保持皮肤滋润,不要过度清洁皮肤,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意宜清淡,可适当吃些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滥用药物。
五、关节疾病:
春雨绵绵,阴寒潮湿时,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寒湿之气乘虚而入,容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从而出现关节疼痛、酸软,沉重、乏力、僵硬等症状。
预防措施:春季运动应适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及动作幅度过大的运动,可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方式。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六、情志类疾病,春季万物复苏,却也是情志病的高发季节,研究发现春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引起人体激素分泌紊乱,诱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预防措施: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及时通过合理方式宣泄不良情绪,避免情志抑郁,导致肝气郁结。养成心胸开阔、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戒郁戒怒,以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