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1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九月十二

健康与卫生

首页> 总务办公> 健康与卫生

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

发布人:医务室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量:55

   一、什么是肺结核?它离我们并不远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能扩散到脑、骨、淋巴等其他器官。

需要警惕的是,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甚至呼吸时,带有病菌的飞沫会漂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尤其在密闭空间(如办公室、宿舍、地铁)风险更高。

二、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千万别硬扛!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容易和感冒、支气管炎混淆,很多人因此延误治疗,不仅加重病情,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记住这4个“预警信号”,发现后及时就医:

1、长期咳嗽、咳痰:咳嗽持续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带血丝,是肺结核最典型的症状,别当成普通感冒拖延。

2、低热、盗汗:下午或傍晚开始发热(体温多在37.3-38℃),早上又自行退烧;夜间睡觉时大量出汗,醒来后汗止,这些“隐蔽症状”要多留意。

3、乏力、消瘦:没做重活却总觉得累,食欲下降,体重在1-2月内明显减轻,甚至出现贫血,也要警惕。

4、胸痛、呼吸困难:肺部病灶累及胸膜时,会出现胸部刺痛或钝痛;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

三、防治肺结核,做好这点就够了

肺结核并不可怕,只要做好“预防、筛查、规范治疗”这三步,就能有效阻断传播,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1. 预防:切断传播链是关键

• 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尤其在医院、车站等地方);

• 教室、宿舍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让新鲜空气稀释病菌;如果身边有同学持续咳嗽,或自己感冒咳嗽,记得戴好口罩,避免飞沫传播。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痰液里可能藏病菌,吐在纸巾里密封丢弃),勤洗手、勤晒被褥,规律作息、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

2. 筛查:高危人群主动检查

以下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肺结核筛查(如胸部X光、痰检):

• 长期咳嗽、咳痰的人;

•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如家人、同事);

• 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者);

• 从事粉尘作业、医护等高危职业的人。

3. 治疗:规范用药能治愈

一旦确诊肺结核,最重要的是遵医嘱规范治疗:

• 肺结核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常需要6-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千万不能“感觉好转就停药”——不规范用药会导致病菌耐药,变成“难治性肺结核”,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

• 目前我国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和部分检查(如痰检、胸片),可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咨询,别因担心费用延误治疗。

4. 关怀:患者需要理解与支持

肺结核可防可治,确诊后只要规范治疗就能康复,避免学生因害怕而隐瞒病情;只要规范治疗2-3周后,患者的传染性会大幅降低,应当给予患者理解和鼓励

肺结核不是“绝症”,却是需要我们长期警惕的“慢性病”。校园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守护,让我们认清肺结核、远离肺结核一起为校园筑起“呼吸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