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胡剑侠
第十一届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906班的何秦囷同学在这次奥赛中取得了初中普及组220的总分,获得普及组二等奖。下面说说此次奥赛培训的一点体会。
这个奥赛培训在此之前我以前从来没有组织参与过,当初一开始主任让我们进行培训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连这个奥赛是考些什么具体内容都不是很清楚。学校既然那么重视,那就硬着头皮上。我听从陈明洪主任的意见,从初二挑了十几个学生(当初觉得没必要这么多,其实现在想想也是需要的,有可以进行再挑选的余地。)。
从网上找到竞赛大纲后,开始为初赛作准备。这个准备过程非常辛苦。竞赛的语言是pascal和C,我以前大学里学的是C语言,但由于C语言是去年才开始应用,所以历届资料非常少。为此,我放弃了C语言,改用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pascal。在教学生之前拼命啃书。没有学习资料,我们就去书店买书,教育局不给历届试题,我就自己上网搜索并下载。因为学生们没有书,也没有相关资料,我只能在每次上课前做好学生学习的课件。为了让学生们回家也能够继续学习,我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奥赛学习的网站,http://www.wlzx.org/clindy/ 。
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们,这批学生是我刚开始当教师的第一届,我对他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陈主任和肖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实际上对奥赛的辅导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报酬。我能坚持每天给他们上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喜欢跟他们相处,愿意倾囊相授。到了临近暑假的一个月,天气到了38度,中午时间延长了,学校规定学生们午睡,以保证学生下午的课程。
要是我中午继续给他们上课,上完课他们就回不了寝室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让他们中午培训照常,到了一点半左右,就直接在机房里就寝,到两点二十分回教室。我也一样。其实学生们比起老师更辛苦。
这次培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验:
1、 时间方面:
信息学奥赛的内容主要是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这些全部都是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重点课程。这是学生们毫无接触过的东西,也与平时课上的内容相脱节。学生们平时主课时间花得太多,我们只能用课余第八节和中午的时间进行辅导,像这样的进度,上完仅仅初赛的内容,至少需要一个学期。像程序设计,不用就会生疏,所以我觉得临比赛前的集训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最好也能把暑假的两个月的时间利用上。
2、 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奥赛要出成绩不容易,不仅仅在于比赛的难度,还在于我们的重视不够。这个重视不仅仅是在于辅导老师和学生个人,也在于学校,学部,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上。
浙江信息技术奥赛成绩在全国属于佼佼者,像此次初赛分数线要求70分,仅次于江苏,像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50几分。落后的省份更不用说了,20几分的都有。浙江信息技术奥赛做得比较好的地区是绍兴,他们进复赛的人数每年都占了将近全省的一半。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除了辅导老师有多年的经验之外,还在于各方面的支持,信息技术他们从幼儿就开始抓起,每年在市里举办大型的比赛活动,还每年从国家,省里请来著名的有经验的教授和教师们对学生进行讲座的培训。(这并不是说我们学校也要这样劳师动众,必竟我们还没有出像他们这样的成绩可以值得花这个本钱,但从某种程度上就说明了绍兴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而我们对学生进行培训,凑齐都比较有难度。有时候是班主任留下,或是某个任课老师留下。
也有时候是家长不同意他们进行学习。我当初所带的学生十个左右,其中就是因为有两个是因为家长的原因而退出培训的。坚持到最后的901班的胡佳男因为父亲的反对,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的学习。本来说好的暑假培训的计划也因为他父亲的反对而终止。这不单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打击了我们这些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培训到后来,各个学生的进度差次不齐,跟不上的学生陆续退出。到最后留下参加初赛的学生总共才四个。
3、 选择好的苗子。
这次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是我们的第一次,一点经验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边学边教。在学生的选择上也只是选择几个计算机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到后来学习的时候发现仅有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特别是数学。初中普及组的数学很多时候用到高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学得不好,计算机奥赛就很难出成绩。这是我们以后选择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的。也很希望各个学部的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们能推荐好的学生们给我们。毕竟对学生们的其他成绩我们不是很了解。
4、 与兄弟院校和教研室的联系要加强。
这次全国奥赛我们连参加的通知都没有收到, 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已经过了报名时间,跟教研室好说歹说才给了我们七个名额。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这么快,单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跟兄弟院校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很多资料的取得都会比较方便,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不足之处:
1、 对奥赛的初赛做的准备不够。
这是仅仅我个人而言。把初赛想象的过于简单。主要也是由于去年的初赛题学生做出来的成绩还不错,考下来成绩4个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去年的分数线,还有些高出二十几分。于是忙着为复赛的程序设计做准备。但是没想到的是分数线每年都越提越高,浙江省更是。到最后进复赛只有一个学生,这其实也是作为辅导教师的我始料不及的。
2、校内应多开展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竞赛。
由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是长期和枯燥的。除了靠学生的兴趣和持之以恒之外,我觉得还需要一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刺激,让学生们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宁波市不举办奥赛活动,我们也可以在校内多开展奥赛活动,评出些个奖项。学生们感到自豪,学习的劲头也会更足。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所以学校里一直没有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气氛。
3、 学生的选择上:
我觉得以后是否可以做出这样选拔活动。班主任推荐和学生自荐,计算机老师再在从中考试选拔。过段时间再考试再选拔,这样进奥赛辅导班的学生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很有长处,这样也很会有兴趣再进行学习了。
三、对学校的建议
1、 学校对信息技术奥赛开始重视了,但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时常从学生口中听到班主任老师说信息技术课没用之类的话,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着学生们,学生们就不愿意来参加奥赛。(他们很愿意进机房的原因是为了游戏,而不是学习。)家长也一样,都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来参加信息学奥赛。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对他们多多做做工作。要知道信息技术奥赛一等奖同样有资格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的。(可能他们也不清楚)
2、 留住我们的好学生。
这批我带奥赛的学生是初三毕业班的。过完这个学期就要择校,如果他们选择了其他学校,相当于我们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像镇海中学,绍兴一中每年都出一批一等奖,除了学生本身素质好,与他们几年的长期培训不无关系。
3、 抓住初三年级。
高中提高组拿一等,有保送清华,北大,交大等著名院校的资格,或直接高考加20-30分。如果高中我们从高一开始培训,那么他们只能在高二去考试一次机会,必竟高三再去考试这太危险了,对其他课程也有影响,而且一般12月底才出竞赛成绩,往往那个时候一些著名的高校保送工作都已结束。因此我建议抓住我们的初三学生。
初三学生也有中考与竞赛的矛盾。我想从中挑选一批能高中留万里的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二学期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培训,再在暑假两个月进行集中培训,这样高一十月份也有希望出成绩。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次信息奥赛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其实我们计算机老师每个都很敬业很负责任,奥赛培训是长期而且辛苦的,第一次带奥赛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也不知道有没有希望。有的只是觉得这些学生比较喜欢并愿意教授他们而已。我们自己都是在摸索中慢慢进步起来的。我们都会尽力,争取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