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四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教学范例

发布人:钱翠萍    发布时间:2012-05-18 点击量:1954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教学范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②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掌握常见的信息载体和分类;

③掌握信息的特征,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

②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并对自己或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和分析、理解、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掌握常见的信息载体和分类;②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能挖掘出信息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 ①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  ②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③分析、鉴别、提炼信息的各种特征。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一节主要讲述理论内容,要在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做到不枯燥空洞和抽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对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需要讲究灵活性,才能调动课堂气氛,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学而不厌。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1)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事例来感悟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进而加深学生对信息含义的理解;

2)用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不同传播过程;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了解信息的存在”→“感受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用信息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课件内容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使他们去接受,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协作式学习:让学生课前分成四大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一是有关信息的不同论述;二是有关信息的价值意义;三是从生活、经济、战争等领域中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四是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培养学生之间交流、探究、归纳和协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评价,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案例学习法:利用课前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得出结论,逐渐形成严谨、创新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控制系统;

教学资源:精心制作的Flash动画课件(课前指导学生将课件下载到自己机器上),搜集的视频、图片、案例,制作并发放给学生的学习评价量表。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用投影演示动画课件中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队员带哪三种物品合适?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从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中引出新课的内容。

学生观看,四个同学分为一小组讨论,抽取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通过实验二,让学生深刻理解在保证物质与能量的同时,信息与人类密不可缺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感受信息

2分钟)

用投影演示课件中季节变化、铃声、交通信号动画,让学生感受身边普遍存在的丰富多彩的信息。

学生观看,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借助Flash动画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优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感受缤纷多彩的信息世界。

信息定义

3分钟)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件上学者(香农、维纳、钟义信)对信息的不同描述,结合课前在网上查找的有关信息的定义,使他们知道对于信息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学生根据学者和课前利用Internet查阅的有关信息的不同描述,结合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总结出信息的定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巧用游戏,引出信息传播

8分钟)

请四位同学参加游戏。将卡片上写好的一句话(下雨了)展示给班上其他同学和游戏中的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将看到的内容写出来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画出来传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利用肢体语言表达给第四位同学,第四位同学大声说出他所接收到的信息。

每大组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参与游戏。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的传播过程并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让学生思考整个游戏过程,引导学生总结信息的传播要素,重点掌握传播要素中信息载体,并让学生思考“书是信息吗”?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信息的最重要特征:载体依附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依据载体不同信息的常见分类以及信息的其他特征。

学生讨论、思考,总结信息的传播要素以及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特征,并自己观看动画课件中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五种常见信息分类。

 

 

 

 

 

 

 

 

 

 

 

 

案例教学,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18分钟)

案例一:投影显示课件中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自己阅读后思考、讨论,给出正确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信息的价值性特征。

 

 

 

 

 

 

 

 

 

 

 

 

通过观看课件中视频、图片、案例以及参与各种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或遭受挫折,然后教师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

案例二: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阅读后分小组讨论,分别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举出生活中实例,如一张期中成绩表对教导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各不相同。

案例三:投影显示“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在骊山烽火台上点起了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却看见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 问题:周幽王所点的烽火是信息吗?

学生阅读后讨论、分析得出:烽火不是信息,是信息载体,在古代点燃烽火表示有敌人入侵。从而总结出信息的传递性和载体依附性特征。

 

 

案例四:投影显示“苹果与思想论”。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个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共享性是信息独有的特征,是区别物质和能量的一个特征。

 

 

案例五:投影显示两则天气预报:关于第13号台风泰利(TALIM)将登陆台湾的信息和温州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时效性特征。学生举出更多的实例如“过期的招聘信息、旧的交通地图、过期的通知消息等”。

案例六:投影显示:利用手机短信诈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每百名拥有手机者就有80人以上收到短信诈骗。这些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短信技术,向各地手机用户大量群发手机号码中奖等虚假信息,并以预付贷款、办理邮寄费、代缴个人所得税等为由,骗取手机用户的钱财。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总结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学生举出更多的实例,如“QQ中奖信息,商家亏本大甩卖信息等”。

案例七:投影显示盲人摸象。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学生根据盲人摸象的寓意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整体、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总结出信息的不完整性特征。

拓展训练协同探讨(3分钟)

连连看:给出信息的六个特征,对应给出六个典型的例子,让同学连线,课件中该题在连线过程中有智能声音提示:“ok,你真棒”和“再想一想”。

学生动手练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并举例说明,拓展知识面。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列举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体现新课标中提倡的注重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理念。

总结答疑知识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课本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并让学生阅读课件中“知识拓展”栏目,拓宽知识面。

 

听教师总结,若还有没掌握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掌握好的同学阅读知识拓展中的材料。

学生基础和理解力不一致,对基础较差的同学特留课堂答疑时间,基础好的同学进行拓展阅读,体现新课标中的层次教学理念。

在线测验,了解学习效果

3分钟)

让学生做课件中的课后练习题,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点击各选择项会有相应文字提示:“恭喜你答对了”、“对不起答错了”。

学生做“课后练习”栏目内的单选题,点击选择项后会给出对错评判。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及知识掌握情况。

八、教学体会

1、 本节课的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的巧妙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将一堂枯燥的理论课上得有声有色,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本节课主要学习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动画课件,综合采用了讲授法、问答法、游戏法、启发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课堂讨论法等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各种贴近生活的案列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通过日本海啸的视频渗透德育教育。

3、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活动,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及时引导、点拨启发、精讲释疑、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准确把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