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人。他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任过州郡属官、地方长官和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等职。
傅昭幼年时生活十分艰苦,他六岁时父亲被杀害,由祖父进行抚养。傅昭十一岁的时候,曾经随祖父在京城卖日历为生。曾任吏部尚书、担任雍州刺史的袁一见傅昭就特别赏识,曾感叹到,“这小儿神情不同凡俗,必成大器。”
傅昭在南朝宋末年出仕,在南朝齐明帝时任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与他同时被任命为中书通事舍人的吕文显,收受钱财无数,家中银子过百万两,而他却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着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史料记载,傅昭因为没有烛台,经常将蜡烛插在床板上,南朝齐明帝知道后,赐给他烛台,并下敕说:“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南朝梁武帝时,他曾经两次出任外官都廉洁自守。傅昭在任安成内史期间,下属在一个炎炎夏日给他送来不少鱼,傅昭不愿接纳,又不想生硬地拒绝,就把鱼挂在了门边上。不多日,这些鱼都变成了鱼干。那些准备讨好傅昭的人见到这些,都见识了他的良苦用心与清廉之德,不敢再造次。
傅昭主张清静为政,不崇尚严苛。在朝廷任职时,他拒绝私下的请求谒见,不积蓄私财,和门生故吏之间没有私利往来。傅昭慎独慎微,终日端居,以书为乐。
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521年),傅昭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去世,谥号“贞”。他一生廉静自守,光明磊落,堪称廉吏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