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县人。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景帝等五个皇帝,为官清廉,深得朝廷赏识,被称为"五朝廉吏"。
王翱自任官之日起,即以廉俭自励。当上吏部尚书后,更是廉洁自律。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选拔、考核、封勋等重要工作,责任重大。但王翱决不拿手中的权力作交易。对于那些势大权豪的一切行贿,他都严辞拒绝。为了防止别人登门请谒,退朝后他常住宿在官署,平时很少回家。
王翱大权在握,又深得皇帝的信任,但他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他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颇为简易,皇帝赐给他不少金玉束带、锦绣衣服,他却常穿着破旧的衣服,不管周围人如何评论,他毫不在乎,以至出门在外,人们竟不知他是一位朝廷大官。一次,英宗召他问话,见他衣服破损,便问他为何不叫家人补一补。他推说闻命立即赶来,忘了更衣。王翱对于钱财,从来不贪不占。他在担任提督辽东军务的时候,和某监军太监的关系很好,后来王翱改任总督两广军务,两人分别的时候,这位大太监要赠给他四颗西洋明珠,王翱不肯接受。太监知道他非常廉洁,就把这些珠子的来历向他―一道来。原来先帝曾将郑和下西洋时买回的西洋明珠颁赐给身边的侍臣,这位太监得到八颗。这次他想拿出其中的一半送给好友,留作纪念,王翱只好收下,缝在披袄里面。这位太监去世后,王翱又千方百计地找到他的亲属,拆开披袄,将里面的四颗明珠送还给他们。
王翱身居官场几十年,一生清慎自守,循礼守法,“刚明廉直,忧国奉公",甚至清朝皇帝雍正在《畿辅通志》中都称王翱一生“惟公、惟廉、惟勤、惟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