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今天,我和同志们一起重温党的要求,践行党的准则,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讲的题目是《让廉洁文化扎根一中校园》。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洁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高风亮节。众观古今,很多人因为清廉而流放千古,也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遗臭万年。
众所周知,苏共在拥有几十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几百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而在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时候,却出现了亡党亡国的惨痛景象。原因虽多种多样,党内腐败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廉洁,关乎国运。
据统计:我国在1982年至2011年30年中,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90余人。仅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因贪腐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42000余人。
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对共产党员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权利部门、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经常会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是育人的重任,一直以来“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已经成了教师的生动写照,说到反腐倡廉,也许有些同志会认为很难与教师联系到一起。但是仔细想想,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小就懂得崇尚洁身自爱,不就需要有一颗廉洁从教之心吗?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学习认真的、马虎的、成绩优异的、一般的、甚至有放弃学习的等等,所有这些差异都有可能引起老师感情上的偏颇;二是学生家庭背景上的差异,有的是普通市民的孩子,有的是政府官员的子女,有的是外来民工的孩子,有的是企业主老板的孩子,这些不同家庭的背景背后,有着经济和文化层次上的差异,这也有可能引起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我们是不是用“一把尺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了呢?
举几个最现实的例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坐到好的位置,可能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去给老师打招呼;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也可能会找到关系去说情,甚至请客送礼;有的老师因为接受了家长的吃请,不得不去按家长的意思办;有的老师为了点蝇头小利,向学生推销资料,摊派辅导用书;有的教师采取各种隐蔽方式办辅导班收取补课费,搞有偿家教,并教唆引诱甚至强迫学生参加所谓的补习班,若不参加平时就会给脸色看;有的老师很会演“变脸”,有权能办私事的家长有求必应,对无权无势的家长视而不见;有的老师歧视差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而不可回避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仍然充斥着各种诱惑,人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与腐蚀,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糖衣炮弹”打到,廉洁自律的防线也随时都会被突破,这能说反腐倡廉离我们很遥远吗?
老师们,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自然界有阳光明媚也有风雨如磐,社会生活中有光明也有黑暗,但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作为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廉政准则》也同样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主动融入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让廉洁成为一中校园的文化力量。
二、明确廉洁文化内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什么是廉洁文化,如何践行廉洁文化的内涵呢?
1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
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表现为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2践行廉洁文化的内涵。 知易行难,如何抵住种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呢?
其一,要做到“知”与“行”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但仅仅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不够,还必须将形成的理念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要强化信念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心中要始终清楚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
在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交友”不慎出了问题,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我们党员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亲朋和同学,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情空间。但是,我们结交朋友,必须从保持清正廉洁的角度出发,把握好交友的度。尤其是当我们由于地位的变化,而出现的一些新朋友,我们更要留意,认真分析一下对方是不是别有用心、另有所求,是不是看中了我们手中的权力,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当心了。
因此,既不能排斥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也不能滥交朋友,更不能把朋友关系异化为酒肉关系、金钱关系和交换关系,在人情交往中要做到即讲感情又不徇私情。要多与那些品行端正、正直坦诚、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的人交朋友,形成事业上相互支持,感情上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其二,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结合,
我们要增强自律意识,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古代官员乘轿进城遇雨,看到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只挑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他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个官员听,另一个官司员很受震动,表示“终身不敢忘”。
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就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
我们要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做清正廉洁的带头人,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样“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
我们也要增强制度意识,打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每个人都要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只有这样各项工作和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热情欢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
其三,要注重细节,重视小事。防微杜渐,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有个寓言说,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骚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腐败分子,其走向腐化堕落大多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胡长清第一次只是接受了不法商人赠送的两支毛笔,后来发展到接受他人的宴请、金钱等,再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竟肆无忌惮地索要起来,最终被判死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都是至理名言,一定要牢记。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的“癖好”,管好身边人的“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谨记,越是小事越要留心,越是独处越要小心,越是顺境越要清醒,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
三、结合我校实际,明确自身责任,落实廉洁文化内涵
廉洁文化建设不是速成而是常态,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坚守到底。为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廉洁从教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工作。
二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改变对学生和家长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条件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为的是因材施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我们同时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得到我们应有的关怀和教导,这一点是没有差异的。
教师从教学的公正性,可以充分反映出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三要树立“六种意识”,廉洁从教,服务学生。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廉洁从教,维护“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良好形象;牢固树立“以法执教、以德治教、以德服人”的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关于个别教师办辅导班的问题,学校一直持反对态度,并明令禁止教师授意学生参加辅导班和动员学生参加自己办的辅导班(含节假日)等有偿家教行为。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上盛行办辅导班,搞有偿家教,似乎归结起来就是有需要就有市场。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之余,为他人辅导,付出了时间精力和智慧,得到物质或者金钱上的回报,看起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仔细想想,个别教师办辅导班、搞有偿家教,完全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眼前,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样做就是损害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它不能完全地以7小时或者8小时坐班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也不能完全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只有廉洁从教,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真正为人师表,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
老师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不仅面对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特别是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国内外都比较关注。做为一名党员教师、干部,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要让清正廉洁远离,更不要让人民群众远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为虚名所累、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惑,认认真真谋事,扎扎实实干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