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依托东营市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了师生员工近7000人的大型高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我校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力度,促进全校形成了积极参与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师生对优美环境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经过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的自评,我校被授予“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一、概况
东营市第一中学学校坐落于东城金湖银河风景区园博路99号,占地面积469亩。现有教职工526人,在校生6200人,120个教学班。伴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经过33年的发展积淀,如今的市一中正展现着黄河口教育独特的魅力,朝着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迈进。
我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扎实有效,求真务实”的团队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意识与行动的和谐统一。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管理部门和部门职责。工作目标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每学年组织召开2次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学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垃圾减量化措施,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表彰奖励或通报批评。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带头示范,引导学生参加垃圾分类行动,准确投放,养成良好习惯。
二、主要工作做法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为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级部、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以生活垃圾“总体减量、源头分类、运营外包”为目标,积极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全员知晓、全员参与。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将垃圾分类深入到垃圾处理的每个环节。积极构建校园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积极做好监督检查,实现校园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2.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我校制定和完善了《校园卫生管理条例》、《清洁卫生制度》等制度。按照东营市要求,我校生活垃圾分类采取“四分法”,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单独分类收集,可回收物与具备回收资质的企业签订收运处置协议并及时收运。设置专门密闭容器的,与专业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机构签订收运处置合同建立垃圾分类清运台账建立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实验室危险废物和有害成分垃圾单独存放与具备处理资质的企业签订收运处置协议并及时收运。定期公示垃圾清运量,按要求报送垃圾分类统计数据。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垃圾分类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日常教育,积极开展学科与垃圾分类教育的整合。通过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国旗下讲话、倡议书、电子屏播放垃圾分类视频及宣传口号不断深入宣传垃圾分类。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此外学校还组建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协助引导学生做好垃圾分类。团委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来分类”等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培养、选树垃圾分类工作先进集体或个人,总结经验做法并进行推。
4.认真执行,负责到人
室外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投放桶按人数、投放量合理配备。食堂及供餐区需配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厨余垃圾收集容器根据用餐人数和厨余垃圾产生量设置,以不满溢为标准。教学楼一楼适当位置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学生公寓区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划区域配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容器按便捷、安全的原则设置。
5.环保活动,讲求实效
我校教师自觉地在政治课、班会课、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使环境教育渗透贯穿教学全过程,且渗透的内容丰富、自然。
6.学校积极构建“家、校、社”教育网,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走进家庭、服务社区、深入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们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邻里、社会,共同创造优美环境,达到良好效果。
三、工作成效
学校采取有效形式对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投放、回收、转运等环节进行监督考核,对工作落实有力、成绩明显的部门给予表扬,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予以通报;依据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对积极参与、带头示范的主体给予奖励,对随意投放、分类不到位的主体给予处罚。
我校从制度、实践、文化等各个方面践行着“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承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100%,使“垃圾分类”教育成为学校环境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全校师生“垃圾分类”意识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列,为美丽东营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