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爱心责任,铸就师德之魂
2011级语文组 朱元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倾注爱心责任,铸就师德之魂”。我主要想通过两个真实事例来谈谈自己对师德以及教师这个职业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它是师之为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教师人性魅力和精神品格的核心所在,它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铸就高尚师德应该成为教师对自身人格的完美追求,而我认为,爱心与责任就是高尚师德最重要的内容。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由于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及家长接触较多,所以从教十一年来,虽未曾创造出什么丰功伟绩,但也积累了一点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耕耘的辛酸与苦涩,也有收获的充实与快乐,但让我体会最多和最深的还是爱心与责任在教学与管理中的重要性。教师,理应有责任给寻梦的孩子引路。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还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处中,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以自我的真诚和关爱去拥抱、感染每一个学生,使自己对学生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
爱心,是高尚师德的本质核心
关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关爱是一汪滋润学生心田的清泉,它可以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可以为后进的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重新振作,勇敢自信地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每个班里,一般都有比较特殊的学生,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生活特别困难,但如果老师不够细心,没有从细节发现他们的特殊之处,这些学生就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轻则自卑厌学,重则辍学,走上歪路。因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态等予以关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2006年,我带的2005级10班有个学生叫丁艳梅,学习很认真,但是成绩不理想,家是农村的。平时在教室里,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她的特殊之处,但当我查看学生信息登记表时,却发现她没有填写母亲的信息,我问她怎么回事,她也没告诉我,我感觉情况不对,但我又不好就这种事打电话直接问她父亲,就暂且把这个情况藏在心底。后来的一段时间,我逐渐发现了她很多和别的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通过观察和检查宿舍,发现她只有一双买的廉价运动鞋,其余两双都是手工做的老式布鞋。比如她偶尔穿自己衣服时,我发现这些衣服很明显不合身(我估计是别人送的),有的已经非常破旧。还比如她有时不买菜,只是就着自己从家带的咸菜吃饭等等,这些情况让我感觉到他们家的情况肯定非常困难。直到开第一次家长会时,当我看到他的父亲,才明白他们家比我想象的困难多了。首先,他父亲一看就是六、七十岁的人了,非常苍老。其次,一看就是长期干重活,并且身体很不好。他的父亲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感谢我对他孩子的照顾。那时我觉得特别惭愧,我不过是给她安排了好一点的位子,在班上鼓励了她几句,我感觉我做得太不够了。开完会后,我和这个学生谈了很长时间,她也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她在很小的时候被人拐卖到现在这个家庭,没有母亲,父女俩相依为命,父亲年龄很大,身体又不好,仅靠农业收入生活,经济非常拮据。我听后心里很难受,当即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高中,她非常倔犟,一再推辞,但敌不过我的“蛮横”,最后勉强接受了。以后每学期开始,都把每月100元的补助一次性给她。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我相信她不会乱花,也可以让她为自己和父亲买点必需的东西。后来我又提醒她们办理了农村低保,学校每年为他们向政府申请了2400元的困难补助,基本上解决了她上学时的生活问题。此后两年,她生活乐观,刻苦学习,于2008年考入大学,学校又为她申请了5500元的补助。她在一中期间,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对她的无私关爱,我相信她会带着这份关爱幸福生活,并把这种爱和温情传播出去。2009年春节前几天,她来学校办事情,给我提了一小袋自己家种的绿豆和一床叔叔家纺织的老粗布床单,说是她父亲坚持让她拿的,按说,老师不应该收学生的礼,但是,这绿豆和床单,我几乎没迟疑就收下了。考虑到她们家的经济条件,可能没怎么准备年货,我就去超市买了瓜子、花生、糖果、牛肉、调料等年货,又硬塞给她300元钱,让她和父亲过个好年。在上大学的这几年,逢年过节,她都借用别人的手机给我发短信,表达祝福。
这件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诚挚关爱之心能使一颗稚嫩的心灵涉过成长中的暗礁险滩,从而扬起人生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面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用真切的关爱去感化学生,把阳光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也许就能挽救一个学生,成就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恰如水与鹅卵石。朴实、未经打磨的鹅卵石在溪水温柔无限的关爱下磨练,于不知不觉间已变得光洁而美丽。
责任心,是高尚师德的重要表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的工作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甚至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是平庸的,甚至是不合格的,如果教师没有责任意识就难以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就会把教师职业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会把它当作愿意为之奉献的事业。教师有了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在教授知识,提高成绩之外,为学生的前途命运考虑。
2009年7月,我带08级33班,学校放假前夕,班里一名男生郑龙龙把我叫到教室外,小声地对我说:“老师,下学期,我准备不来上学了。”我听了后感到非常意外和惊讶,我对他比较了解,虽然家里比较贫困,但性格活泼,学习态度还算认真,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在班里也是二三十名的水平,只要再认真一些,两年后考上大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在此之前,因为怕他生活困难,我曾资助他400元生活费,并表示只要他愿意接受,就可以资助他直到高中毕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做出了这个选择?由于放假前事情特别多,没办法立刻彻底处理这件事情,所以我先稳住他,让他安心学习,积极备考,一切等放假时再说。没想到过了几天,学校进行了重新分科和分班,他选择了理科,被分到了3班,而我将担任文科班的班主任,虽然他不再是我班的学生,但基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一年相处的师生感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帮助他打消辍学的念头。
放假后,我拨通了他登记的家庭电话。但让我意外的是,接电话的并不是郑龙龙的家长,而是他叔叔。我问他为什么不是郑明家的电话,他告诉我郑龙龙家条件不太好,安不起电话。我就和他约定第二天晚上8点再打电话,并请求他确保郑龙龙及其家长来接电话。
到了约定时间,我拨通电话,接电话的就是郑龙龙,我再一次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了”这个问题,但他还是先沉默,然后就说:“老师,我不上了,我要去打工了,已经找好活了。”我又问:“你家长同意你这么做吗?”他说:“不同意”。我一听比较高兴,这就好办。我给他讲了他的学习情况,鼓励他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后,有学历有知识有技能,就能找到相对轻松,赚钱较多的工作。
他听了我的话后,意思有所松动,我又进一步问他不想上学的原因,这一次,他没有拒绝回答,告诉了我真正原因。原来他们家四口人,父母都已60多岁,靠在农村种几亩庄稼为生,姐姐大他10几岁,正在外打工,家里生活很拮据。郑明看到他年迈的父母如此辛苦供养自己,而自己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上高中是浪费钱,即使以后考上大学,花费会更多,自己的家庭无力承担,还要让父母更辛苦更为难,所以决定不上学,想通过打工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听了这些话后,心里一阵酸楚,也深深被他的孝心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所感动,更加坚定了要让他完成学业的决心。
我对他说:“你的做法我能理解,也很感动,但我不同意这么做。一是我知道你父母、你姐姐和你叔叔都不同意你休学,他们都希望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有个比较好的前途;二是你现在连高中也没毕业,又没有什么手艺,出去打工的话,想找稍微好一点的挣钱多的工作很难。对家庭的帮助很有限。你应该考上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才能给你父母彻底减掉负担,并且才有能力赡养父母。” 同时,我向他表示,不用太担心学费和生活费,我可以帮助他向学校申请每学期减免学杂费,在能力范围内,每月也可以给他补助一定的生活费。经过耐心地开导和劝说,他终于打消了顾虑,表示愿意来上学。接下来,我向他的父母和叔叔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要求他们一定不要放弃,不论多困难,都要支持郑龙龙上完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听了也非常高兴,表示一定会做到的,向我表示了感谢。并说实际上有亲人和亲戚的帮助,供孩子上学完全没有问题,不需要我的资助。
是啊,教育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去努力做一名让更多学生尊敬的老师,这样做虽然会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会缺少一些令人羡慕的名誉地位,但也会收获其他人所没有的幸福和感动,比如教师节收到学生们送来的鲜花与写满祝福的贺卡,听到那些声嘶力竭而又无比真诚的“
我在这两名学生身上做的事情,我相信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做过,他们有的每月往困难学生饭卡上打钱,有的在学生得疾病时,彻夜在医院陪伴,有的牺牲休息时间为请假学生无偿补课,有的在孩子老人生病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有的为身染重病的学生捐钱捐物,这些行为都完美诠释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他们也让一中师德这座丰碑熠熠生辉。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但需要我们在平凡中坚持伟大的追求;教师这个职业是平静的,但需要我们在平静中付出满腔的热情;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常的,但需要我们在平常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世上大部分人不是因为喜欢某个职业才去干好它,而是因为在干这个职业中才会慢慢喜欢上它。我相信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赢得自己的舒心。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激励,做一个“品格自超梅以上,交游只在竹之间”的人民教师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