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宫子文老师以他的宽严相济、矢志笃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那就是把一群群、一批批的孩子送往更理想的大学,尽己所能给他们给更高的平台,让他们去实现自我,去奉献社会。宫老师工作18年来,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将他的学生引向更壮丽的人生,也成就了自己。
宽严相济——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学生心目中,宫老师宽严相济,既是严格要求的良师,亦是和善仁爱的益友。
古人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又说:“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宫老师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他严而不厉,宽而有度,对学生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面,又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他要求学生踏实严谨,基础题树立满分意识,又鼓励他们挑战高难度题目,迎难而上,攻克难关。他从不因优秀生的优秀而懈怠大意,也从不因后进生的暂时落后而降低要求。他希望优秀生能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后进生能勤学好问,坚韧不拔,奋起直追。
宫老师还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的管理体系,将班级、宿舍以一定标准划分为一个个考核小组进行科学管理。他严格考核各小组,却很少批评个体,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又优化了学生个体的表现。他注重细节,从未因实验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而忽视对卫生、纪律的要求。班级卫生区,他总是仔细巡视,督促整改;课间秩序,他总是时刻关注,及时规范。教育无小事,正是这样的高标准和点滴的细节铸就了学生的态度和品质,而这些日积月累形成的态度品质必将助益学生的成绩,引领他们的人生。
宫老师坚持以爱育人,作为班主任和化学老师,他总是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去关心教育每一个孩子。他上任几天就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他了解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成长环境、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优点与不足,他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每次考试后、每天,甚至每节课有无情绪波动和问题……
宫老师带过西藏生,这些孩子与父母远隔千里,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都要靠老师来解决。十六七岁正是想家的年龄,尤其到了假期,其他孩子都已经离校,这些孩子深感孤独无助。宫老师经常抽出时间到校看望他们,有时把他们接到家中吃顿饭,聊聊天,玩一玩,以春风暖阳般的爱心驱散了孩子们心头孤独的愁云。2012年10月,达娃卓玛因阑尾炎手术住院7天,2015年年底,旦增罗杰因肺炎住院3个月,当时去医院最多的就是宫老师,他无微不至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安排他们的饮食、协调他们的补课……出院时,孩子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表示一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恩师。最终这两个孩子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孩子们都说,求学阶段得遇宫老师幸甚!
笃行致远——同事的人生坐标
在同事心目中,宫老师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更是求真务实、笃行致远的人生坐标。
宫老师的抽屉里放着一堆荣誉证书:东营市学科带头人、东营市教学能手、东营市优秀班主任、东营市优课一等奖、高考功勋班主任、最让家长放心的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优秀教师……这些闪光的荣誉背后,无一不是渗透着宫老师恪尽职守、知行合一的辛勤汗水。
宫老师桃李满园,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名校:刘雪洁、达瓦卓玛等5人考入清华和北大,数十人步入同济、浙大、南大等名校,考入其它985、211院校的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数字背后无一不彰显着宫老师躬耕教坛、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
他的荣誉来源于日复一日的勤奋忘我。同事们发现,他总是最忙碌的那一个。当你起个大早来到办公室,总能发现“更有早行人”,他已伏案工作许久;当你上完下午第四节课伴着昏暗的天色准备回家,他依然在埋头工作;他在走廊遇到加班的同事会叮嘱“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啊”,可是他自己还是转身回到了办公室;他总是忘我地工作,沉浸其中,鲜有聊天的时间,当别人喊一声“宫老师”,他才会抬起头笑意盈盈看着你……
他的成绩来自于月复一月的深耕细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师都感觉记忆力衰减,但宫老师能说出任教两个班近一百个孩子中任何一个人的所有具体情况,深谙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不足;任课教师询问任何关于学生的问题,他都能如数家珍;他制作的学生情况调查分析表、历次考试成绩统计表、小组智育和德育评比表详实具体,条理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他被同事敬重来源于年复一年的勇于担当。同班的搭档老师发现,他总能四两拨千斤地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难题:他会高屋建瓴地解答任课教师提出的工作困惑,给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他会在任课教师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云淡风轻地说一句“你不用管了,交给我!”……开班级单元会时,他总是条分缕析,切中肯綮,老师们由衷感叹: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上了高中,能遇到你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宫老师总让人觉得“情长纸短”,似乎还有许多工作的细节、若干感人的事迹、很多值得学习的理念未能一一呈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就让我们去接近他,了解他,学习他,在他宽严相济、笃行致远的精神感召下,升华自我,务实求真,三尺讲台写春秋,喜迎桃李满天下!(撰稿、编辑: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