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华老师,200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级教师,高一英语教学组长。从教14年来,多次荣获 “优秀青年教师”、 “模范副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十佳师德标兵” 等荣誉称号;执教的优质课获东营市“一师一优课” 二等奖。从教以来,教学成绩优秀,指导学生先后多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21世纪杯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高考中,所执教班级11班,陈子涵同学摘得东营市文科状元,同时英语140分以上学生数为年级最高。荣誉的背后是安丽华老师,无数个日夜,潜心钻研,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彰显了安老师对工作的付出,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十四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一直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追求创新,让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任备课组长期间,她带领备课小组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和每一份练习。在研究组内教学计划和教学思路时,她总是能结合学生凸显的集中问题和高考的考察方向和要求提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见。“有安老师在的地方就会有教研。她非常爱思考。”办公室的同事这样评论她。的确,学生的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堂小学语文课,都会引发她对教学方式的思考。“教学不是经验的重复,而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时代在进步,每一届的学生也不同,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安丽华老师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十
14年的教学生涯,5000多个教学的日子,一轮又一轮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一遍又一遍,安丽华老师始终保持着这种警醒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每届高三备考的研究中,她都会从命题角度、学生角度进行全面思考,寻找最科学、最有效的备考策略,两次参加高考研究说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高考前100天为全校高三学生做的备考建议,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教育路上的追梦者,不仅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奉献的精神。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见证的不仅仅是漫长的工作时间,还有为人师的责任感和爱心。从教以来,安丽华老师很少请假,更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一节课。去年高考前夕,家人生病,需要每天去中心医院打针治疗。为不耽误工作,她都是在上完晚自习后才开车带家属去医院。打完针再返回家中时基本都已经是凌晨两点钟左右。然后,六点钟,她又要出发去学校盯早自习,开启自己忙碌的一天:备课 、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疑难、编辑备考需要的习题和资料、剪辑每天播放的听力练习。那段时间,她是疲惫的,更是焦虑的,可是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她依然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她是班里的副班主任,可是对学生们来说,更像是姐姐或妈妈,关心他们的生活,照顾他们的情绪。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加油鼓劲,帮助他们减缓焦虑的情绪,树立迎战高考的信心。高考两天,她陪伴了学生两天,每场考试,她微笑着送他们进入考场,告诉他们,他们是最棒的。她希望自己用陪伴带给学生一种心安,让学生在考场多一份从容,少一分慌乱。
安老师的儿子在作文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总是很忙很忙,有早自习,有晚自习,中午也时常不回家。晚上在家的时候,还要一边辅导我作业一边批作业。安老师是副班主任,正班主任出差在外时,她尽心尽责,肩负起正班主任的责任和工作,班内学习、纪律、卫生全面抓。每天早到教室,检查学生的早读学习情况;课间操跟随在学生队伍后,指导学生队列,午休时穿梭在各个宿舍里检查卫生情况,晚饭后来到教室里,督促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状态,学生秩序稳定后,她才能回家吃饭。安老师是组内的骨干,除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主动承担了教学组内许多的工作,工作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多。本学期开始,安老师开始担任高一英语组的教学组长,肩上的担子更重,变得也更加忙碌了。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安丽华老师带领整个高一团队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外出培训学习、认真研究教育形式和教育策略、精心打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思路…
新的征程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需要统筹全局的胸怀,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更需要的是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面对挑战和考验,安老师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们相信,有像安老师这样的一大批追梦人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有探索的勇气,有拼搏的决心,有奉献的精神,必然会有灿烂的未来!(撰稿:门彩霞 编辑: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