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研究生毕业的邵迪回到了东营市一中,这是她曾经为自己的大学梦想而拼搏奋斗的地方,在这里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刚刚开始教育工作的邵迪,怀着对教育责任的敬畏,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默默地学习、积累,孜孜不倦地向下扎根,向上伸展。于是,在她当上班主任的那一年,大家都感觉邵迪的任督二脉好像一下子就打通了,她尽情释放着她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班级管理的天赋、对学生成长的用心、对美好未来的守护,在自己的工作业绩上添上一笔又一笔令人赞叹而欣赏的色彩!
邵迪老师坚信:“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初担任班主任时,她就坚持每天早晨6:30和晚上18:30到教室,利用好早读晚自习等时间,时刻留意班里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清一切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不分心、无挂碍,心无旁骛地沉浸式学习。学生在教室总能看得见自己的班主任,心里既紧张又踏实,既忐忑又温暖。
邵迪吃住都在学校,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她每天总是跑着去上课,跑着去教室值班,跑着去开会。跑着跑着,也带动了学生跑了起来。跑着跑着,她们师生一起给别人留下了不等不靠、奋力争先、快乐自信的背影。跑着跑着,她变成了“加班次数第一”,她们班变成了“德育月月第一”、“智育平行班级第一”。2023年,她通过努力先后获得“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最使家长放心的班主任”“模范班主任”“学雷锋十大标兵”等荣誉称号。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者普遍的认知。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能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教师对学生要无条件、全方位地关爱,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才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邵迪老师从来不吝啬于付出自己的爱。班里有一名学生,分班考试未参加,分班之后迟迟没有返校学习。邵老师作为班主任,非常为孩子的情况担心。她立刻和家长联系,没有质问,也没有命令,只是温和地向妈妈询问孩子在家里的状态。经过交谈,得知孩子的父亲突发重病,妈妈忙于照顾,实在顾此失彼,只能任由孩子在家里自我焦虑,失去方向。邵老师了解了情况,先是多次给孩子打电话沟通交流,等孩子来了学校,又多次和学生面谈。孩子找到了倾诉的出口,诉说了自己的压力。邵老师真心地给予安慰、疏导,并强调了她对于她母亲的意义,鼓励她要稳住,要平和,她母亲才不至于在照顾她父亲的同时,还要分出心神来担心她。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心沉下来了,人也平和下来了,除了保证正常的学习,还能尽己所能地为家里分担。孩子圆满地完成学业,家里也渡过了难关,妈妈更是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于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专程赶往学校感谢邵迪老师。
邵迪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的“行为世范”和党员的“冲锋在前”始终被她记在心里。当她面对学校和级部安排的各项活动从不推诿时,她想的是,“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当她面对班级管理的各项难题积极应对时,她想得是,“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当她面对学校、级部、家长、同事、学生的肯定和赞誉谦虚谨慎时,她提醒自己的还是,“我是一名党员教师”。
认识邵迪老师的人,都会被她匆匆的步履、灿烂的笑容、真挚的言语而吸引,可能这样的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法的邵迪老师,让我们更深刻地去思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吧!
(编辑:姜良梅 一审:郭春芳 二审:魏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