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项求真务实的工作,考入北京大学的王瀚喆曾这样赞叹东营市第一中学2023级数学组马金玲老师:“马老师在我的眼中有两重截然不同的身份。第一重身份是严厉认真的数学老师。大量的训练、高难度的习题、数学课堂上满满四黑板整齐的板书是她的标志。第二重身份是同学们的‘马姐’。我还记得数学作业本上激励的话语、大考之后的谈心和课堂上时不时出现的东北口音等等等等暖心又欢乐的片段。”2003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的马金玲老师,正是凭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踏实奋进的精神的托举起了莘莘学子的梦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马金玲老师勤奋敬业,教导有方。马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工作中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在教学中,她从不放弃任一个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总是认真地全批全改,晚上加班阅卷、做题是马老师的工作常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她都耐心细致解答,把每一个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大型考试后马老师常常自费为学生买奖品,激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对于考试失利的同学,没有斥责,而是心平气和地逐条分析错误的原因,给出解决方案。教导学生学会释放考试压力,理性对待分数。
考入北京大学的2016级毕业生郭思齐曾有这样的感慨:“我对数学这门课,是一点自信都没有的。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早就想放弃了,幸运的是,我遇见了马姐。马姐从未怀疑过我的努力,也总是尽其所能鼓励我,帮我树立信心,她也不会把我逼得太紧,给我一股脑儿压来无数套卷子,而是让我慢慢消化作业中的内容。马姐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高三上的期末考试我考的一塌糊涂,而马姐居然在出成绩的那天中午特地去教室看我,我真的非常感动!在当年高考数学如此之难的情况下,我还能考出好成绩,马姐功不可没!我爱你马姐!”
作为一名备课组长,马金玲老师身先士卒、勇于担当。马老师紧密团结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根据数学教学进度,提前备课、细心磨课、精选习题。备课组里大家心连心,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教学工作出谋划策,保障了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马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多次执教东营市第一中学优质课,被评为“教学能手”;多篇论文在《考试周刊》、《数理化解题研究》和《数学之友》上发表;参编新教材配套用书《选修2-2》;先后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数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高考中,所教班级中2人考入北京大学,,2022年高考中3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王浩毅获得东营市状元,山东省第二名,多名学生考入985、211等全国名校。
作为一名副班主任,马金玲老师严谨认真,和蔼可亲。如今已身处不惑之年的马老师,担任副班主任工作十几年。多年来她积极配合正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从未因个人私事影响学校工作。严格按照级部安排进行三餐两休的检查,认真填写宿舍午晚休的请假名单,常常是迎着朝阳出门,顶着月亮回家。上高中住宿,有些孩子是第一次离家,孩子和家长有诸多的不适应。她就充当他们之间的使者,向学生转达家长的嘘寒问暖,向家长转告学生的勤奋努力。马老师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她连续多次被学校评选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学雷锋先进个人”、“诚德标兵”、“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让群众满意的党员”。
弹指一挥间,马金玲老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坚守21载。她在平淡的岁月里演绎着教师风采,在平凡的职业中诠释着崇高。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催人泪下的故事,却用勤奋务实的精神、太阳般温暖的师爱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青春记忆中永恒的“马老师、马姐”!